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拳法理论

武当太极拳十大要论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第二章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第三章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十大要论共十章,另七章分别为:第四章 四梢,第五章 五脏,第六章 三合,第七章 六进,第八章 身法,第九章 步法,第十章 刚柔。因篇幅限制,这七章略去。


    我感觉比较好的太极拳书,在些推荐一些:沈寿的《太极拳论谭》《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非常适合初学者看;《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对太极拳的拳理与练法有清楚的解释,不故弄玄虚,非常适合做为太极拳的入门之书;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的《杨式太极拳述真》适合有一定功夫、想进一步了解较老式的太极拳的学者;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属于珍藏品。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在陈式拳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马虹的《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通俗易懂。庞大明的《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所录的杨家太极拳谱很全面;姚继祖的《武氏太极拳全书》后面所附的武氏拳谱极好;吴英华、马岳梁的《正宗吴式太极拳》一书内有珍贵的吴式太极快拳;李琏的《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于志钧的《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技击应用》等可扩大视野。
郑曼青的《郑子十三篇》中录有《述口诀》一篇,中有杨澄甫强调的12个练拳要点,极为珍贵,字字珠玑:一、曰松,二、曰沉,三、曰分虚实,四、曰虚灵顶劲,五、曰磨转心不转,六、曰似拉锯之揽雀尾,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八、曰拨不倒、不倒翁,九、曰能发劲,十、盘架子,十一、曰须认真,十二、曰四两拨千斤。此十二点《郑子十三篇》内有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