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文化

杨派太极拳用架述真

  本文介绍的“杨派太极拳用架”,即俗称的“杨氏小架”,为杨少侯先生所传,与其胞弟扬澄甫先生所传的“大架”不同。由于杨少侯先生生前传人较少,所以了解和擅演这套拳架的人不多。本文作者李建先生曾得到吴图南先生亲授,对这一拳势的情况知之较详。我们除了向读者推荐本文外,希望李先生能更多的介绍与“扬派用架”有关的知识;同时,也建议熟知这一拳势的其他方家传人撰文,使这一少为人知的太极拳势得以弘扬推广。

——编者

  杨派太极拳用架是与练架(又称行功架、慢架)不尽相同的拳法。因其势短小、动作快捷、发劲轻脆、故又称小架或快架。笔者有幸在六十年代末追随吴图南师爷学得此拳,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供同道参考。

  太极拳用架常被人误认为杨班侯所创,往往冠以“班侯xx拳”,“班侯xx架”,以讹传讹。事实上这套拳法在杨禄蝉先生进京以前就有了。据禄蝉先师初至京师落脚教学之处——天义酱园东家张凤歧家有关记录:“太极拳功夫有崩啄拿劈、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哼哈呼吸、点击推按、勾挂抖弹、搓折滚甩(抽)、掐筋、切脉、闭血(穴)、断(截)气,怒是真怒,笑是假笑,抖搂凌空”等等。吴图南先生早年在北京香山万安小学教书,与张氏后人张伯允先生往来甚密,并根据交谈著有《张氏随笔》一书。可惜“文革”时被人抄家,此书亦下落不明,虽仅剩下只言片语,却也可作为太极拳用架原貌的佐证。

  吴师爷曾屡次向我提及并在《太极拳用架序稿》一文中记述了杨少侯先生之言:“祖父禄蝉先生尝云:太极拳有体用之分,有大方舒展,玲珑紧凑之别,无论盘拳、打手、应用散手……等,均以此区分其造诣之深浅。虽因人体禀赋强弱之不同,练拳时间久暂之不同,功夫纯杂之不同,教者均用不同之方法,因材施教……若为锻炼身体,却老延年,达到益寿长寿之目的,教以练架;非有相当体质,方可教以用架。”又因“太极拳用架为个中之秘,师弟传授代不数人。”故禄蝉先生传斑侯先生,班侯先生传少侯先生,少侯先生传乌拉布(吴图南)、尤志学、田兆麟、车润芳、马润之等五人,后又传四川刘希哲。吴图南先生所教者甚众,然尽得其真传者,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他教练此拳必择人而授,其人又必须具备能脱胎换骨的毅力才可学得。

  练习太极拳用架,不但要有好的武术基本功(即腰腿基本功),更要有深厚的内功修为,其中不仅包括太极拳练架基本功,而且有系统的功法操练——即太极功。吴图南先生将其分做着功、劲功、松功、气功四部分。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功训练,并随着其修为的不断升华,太极拳用架才能逐渐地得以完善。这和有些人所讲“除架子低和速度快之外,其他要求与太极拳大架相同”的论点是截然不同的。用架是通过套路与着功、劲功、松功、气功等内功锻炼融合而成,否则就练成类似猴拳或慢架快练了。

  太极拳用架首先十分注重对着熟的训练。吴图南师爷对套路中反复出现的势子很重视,主张套路与单势操练相结合,仔细地体会各种劲路的变化,从松入手把功融于着法当中。每一势无论动作、劲路、意气、呼吸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同练架有不同的地方)。由慢渐快,力求短小简捷。久而久之,自然而然把着的变化转换成劲、意、气的变化。也就是拳经所云“由着熟渐悟懂劲”,然后再含着求劲、求气……循序渐进,直至“应物自然,全身透空”之化境。

  笔者六十年代末学习用架时,有幸常常见吴图南师爷演练此拳。当时师爷已经八十有五,白发银髯,却依然抽插内弹、弓马连技、凌空跳跃,步法轻灵机敏;分摆踢蹬、踏踩削钩、点击推按、钩挂抖弹,脚法、掌法脆快分明;八法五步、搓啄碰截、抖楼弹炸、粘离凌空、往来流利、荡击合一,意劲玲现剔透,全身透空,通体贯串,丝毫无间,全神笼罩,气势磅礴。真是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

  太极拳用架的训练过程就像登山一样,循阶而上步履艰辛,绝无捷径可循。正如吴师爷所云“而其要则在乎练”。少侯先生幼年练习此功,因不堪忍受其苦曾想投井自尽,后被家人及时发现,经痛责后,发奋用功,终能继承祖业。吴图南师爷九岁开始习武,八易寒暑,后又拜少侯为师。少侯先生严格以求,让他在八仙桌下练功,汗水浸透足靴;在演练打手时,更被少侯先生摔得遍体鳞伤,师爷不畏苦痛,练功不辍,终成一代名师。从前贤们刻苦练功的经历中,吴图南师爷总结出一句话:练习太极拳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万夫不挡的勇气和脱胎换骨的精神。

  吴固南师爷早在1938年于西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就写了《少侯先生太极拳要诀》一书,书中详尽地讲述了用架精义和部分用架的练习要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书未能完稿出版。只有马有清老师在吴图南师爷口述的《太极拳之研究·轶拳新呈》一书中,对本拳从历史到演练都做了简洁的介绍,使同道们能了解到太极拳用架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