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央馆教授班之教科书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首先开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放在首位),就是委托当时各个门派及拳种的代表人物撰写其所擅长的武艺精华和救伤诊疗这两大类技艺文稿,以供日后各期,即央馆第二期开始的集训班、学员班等不同班次的人员作为教材而进行学练。于是,包括“晚清五李”(即金陵武学魁首李德贵、双刀李凤岗、镖不喊沧李冠铭、单刀李存义、神枪李书文)在内的一大批中国近现代武艺大家们的奇功绝技,被引进了中央国术馆。最后,经张之江、李景林等人邀请冯玉祥、于右任等一批军政要人反复研讨,最终确定12个拳械套路、3个对截套路、两类功法、两项特绝技术、5套救伤诊疗(国医、国药)教材作为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
班的第一批必修科目(至于第二、第三批讲义,则同时着手编录供审);与此同时,由央馆自筹经费并力争在半年之内将相关教材正式出版成书,以利日后各期学员均有教科书本可循。
以上所述22种教材,分别为:
拳械套路:十二路潭腿、少林龙虎斗、四路查拳、武当太行拳、美人换影、木兰从军、太祖长拳、石头拳、武当君子剑、达摩剑、龙形剑、春秋大刀。
对截套路:五花炮对截、圈步撞法、太极打手。
功法:板功八大母架、五风齐鸣二重内丹十二大母架。
特绝技:铁砂手、五毒垒塔。
救伤诊疗:《武备神方》《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幼科便览》《明代御批服饵便方》《救急经验良方》。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的22种教材分别出自于下列门派(地域、人员):
十二路潭腿——由当时的央馆顾问、国立南京中央大学专职体育教授于振声提供,源出山东龙潭寺(古名“龙虎观”)。
少林龙虎斗——由当时的圈内大家崔振东提供,源出河南嵩山少林寺。
四路查拳——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本源提供,源出山东任城与冠州两地。
武当太行拳——由当时的“圈内”大家朱霞天提供,源出山东潍坊等地并由齐鲁名镖师刘震南传至苏、浙、沪一带。
美人换影——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当时知名的“七大女国术家”之一的青岛特别市郑金娜提供,源出广东中山县尹氏姐妹即江湖上号称“黑白双煞”的“革命女侠”、孙中山大总统的女保镖尹锐志、尹维俊姐妹。
木兰从军——由清末江苏昆山著名女技击家毕著提供,源出清代“江南侠女”黄春嬿。
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征集并拟编为讲义的拳术原本——《木兰从军》(美人换影)图书资料
太祖长拳——由当时央馆编审处科员金一明、圈内大家郭粹亚提供,源出宋太祖赵匡胤。
石头拳——由当时的央馆编审处成员若干人会同旨期教授班有关人士根据清代圈内大家唐殿卿所传“上下石头矮拳”整理而成,源出北魏时嵩山少林寺。
武当君子剑——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武当隐侠”李松如提供,源出西汉建始元年的宫廷内部,且由汉成帝刘骜及皇后赵飞燕共同创编。
达摩剑——由当时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赵连和提供,源出武当山真庆宫、紫霄宫(系武当天罡、地煞、大乙三套剑术之一的地煞剑脱胎而来)。
龙形剑——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陆林、马承智等提供,源出汉明帝刘庄,且于水平元年(公元58年)命名。
春秋大刀——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童仁富、韩会清等提供,源出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名为 “青龙偃月刀”)与河北沧州(名为“关云长义释黄忠将”)。
五花砲对截——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刘云龙、朱国福等10人提供,源出形意、八极拳法与南派少林甘风池拳法、武当六路拳交手法及太极十三势等(系综合摘录并精选而来)。
圈步擅法——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严度万提供,源出唐、宋时期的山东民间。
太极打手——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金江、王任福提供,源出明代宜德年间的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
板功八大母架——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童仁富提供,源出清代光绪初年两江总督署大将军李德贵。
五凤齐鸣二重内丹十二大母架由童仁富提供,源出李德贵大将军。
铁砂手——由于振声提供,源出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民间大家(明代为家传。清代中叶流入当地有关拳房)。
五毒垒塔——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
《武备神方》——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刘云龙、严度万、童仁富、王任福等近20人提供,分别源出内家武当派太和门,南派少林八法门(即“甘凤池拳法系列”)、南岳铁佛寺、浙江萧山竹林寺及山东民间。
《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由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武艺教师、清代庠元钱立缙提供,源出中国白五代以来直至清代中期各个朝代御批、钦定出版的正版古本图书与民间流传、家藏的各类单方、秘方(实属中药方大汇编)。
央馆首期教授班人士编辑(征集)的清代庠元、曾为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传授过武艺的钱立绢手抄(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孤本。
《幼科便览》——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陆军总医院少将医官黄志青提供,源出唐、宋、元、明、清五代名医著作中所载各类验方、秘方。
《明代御批服饵便方》——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源出明代宣德年间的中国道教发源地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邓坤伦道长,并由明宣宗朱瞻御笔批注且钦定为宫廷食疔必备方。
《救急经验良方》——由当时的央馆顾问于振声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共同提供,源出清代乾隆年间江南知名道观江宁府辖江宁县境内“竹山道观”珍藏本,即后由该道观居士、光绪年间的名中医梅龙所辑纂并木刻成书的珍本。
上述22种央馆教材,虽然张之江、李景林等馆内负责人极为重视并得到当局政要们的大力支持,但最终让大家见到正规出版物的,竟然只有《国术教范查拳》一书!这本由央馆馆长张之江负责鉴定、该馆第三任编审处长吴志青担任责任编辑、首期教授班成员张本源演示拳趟并邀请中央大学体育教授于振声与央馆顾问刘崇峻、张洪之参加终审(鉴定)的四路查拳,从开始着手撰稿、演示拍照、联系出版事宜等,直至正式出版、发行,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按照当时的常规,倘若有中央当局重视或社会名流支持,像《国术教范查拳》这类的图书,一般从撰稿到出版发行,最多不会超过半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央馆的各级人员对教科书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极端顶峰。然而,让央馆上下各层人士感到遗憾的是,虽然第一本教科书已经出版,但该馆首期教授班的成员却早在半年前就已各奔东西——使得原先聚集了当代中国武坛精英、各省(特别市)名师暗教的一个团体从57人骤减至不足10人(一说仅为6人)。据当年的央馆顾问李松如、于振声与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陆林、李书海、罗玉等见证人生前回忆,导致人员出走的主要原因,为门户之见、好友劝说及金钱地位。另外,人员出走令央馆蒙受的最大损失是相关教科书的延误出版甚至无法出版。所以在此后的数年里,央馆原定计划出版的22种教材,仅仅正式出版、发行了诸如《写真太师虎尾鞭》(民国19年元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为央馆第二任编审处处长姜容樵。终审鉴定为靳云亭、张占魁、李雨三、韩慕侠、姚馥春、陈子衡、张剑泉、王灿芝共8人)、《达摩剑》(民国19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为赵连和、陈铁生)、《君子剑》(民国20年7月上海百新书店出版发行。由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清代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抄本,并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金江演示剑趟。整理者为央馆编审处编审员金一明)、《太
行拳术》(民国19年4月上海共和书店出版、上海益新书社与南京新民书店分别担任总发行及分支发行。著作者为朱霞天)、《少林拳》(原名 《少林龙虎斗》。上海新亚书店出版发行。其初版年月欠详。由当时的北派少林名师崔振东提供蓝本并由崔之弟子孙斌权演示拳趟。著作者为金一明)、《三十二势长拳》(民国18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金一明著)、《石头拳术秘诀》(民国1日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著作者为当时的圈内大家郭粹亚),共计7本图书。其中,作为央馆第二期学员班与第三期学员班的教科书,有关人员(即央馆负责人及其教务处、编审处相关人士)出自无可奈何的原因(注:经费来源紧张,即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门不愿按月拨专款给央馆,其原因涉及到国民政府内部的派别之间政见的分歧与张之江已退出军界手无军权在握等)并迫于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中绝大多数行家们的离去,所以只选定了《十二路潭腿》《四路查拳》这两套徒手拳术作为讲义(教科书)。
1928年12月,央馆在距首期教授班集训日(1926年6月27日)2年零6个月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开始招收第二批成员了。这次招生的名目,则再次经过深思熟虑,尤其在词语的公布上,反复推敲方才定位——“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二期学员班招生”。与此同时,央馆的组织机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增补——即任命刘崇峻为教务处处长,姜容樵为编审处处长,张瑞堂、童仁富分别为“第二期央馆学员队训育处”正、副训育主任。任命9位教官分别传授不同门派的拳械诸法——即朱国福教官传授形意拳、吴峻山官传授八卦掌、姜容樵教官传授形意八卦对截、陆林教官传授少林八法门洪拳、韩会清教官传授大小/\极拳、李元智教官传授梅花单刀、张本源教官传授四路查拳、张金江教官传授武当太极十三势、童仁富教官传授排五毒活性妙手。其中,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被直接聘为本馆教官的足足占据7人。与此同时,央馆的这9位教官也开始着手撰写讲义(按张之江馆长、李景林副馆长等人的建议教科书并非一定要出版成书,自己内部也可以手抄变为讲义)。正因如此,我们现今方才能够一睹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包括央馆成立之初的一段最辉煌阶段)里汇聚的自明代伊始、沿袭清朝、直至民国初年中国传统武艺达到顶峰阶段里所呈现出来的拳械与功法及救伤疗疾类的真实技艺。
据昔日央馆的相关人士,即涉及到该馆首期教授班期间的知情当事人李松如、于振声、陆林诸先生在建国后回忆:“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所使用的讲义,均由本馆教授班的同志自己动手编写、抄录及出版成书。”“本馆首期教授班同志们编录的讲义,从1928年起直至1937年止,作为本馆各期学员唯一准许使用的示范教科书,足足施行、使用达十年整!”“本馆首期教授班的同志在昔日各自编录、整理并使之成为手抄秘本或公开出版图书的教科书籍,共有万余册之多!”“本馆同志汇集并整理及出版的教科书,共分为拳术器械、做架排手、救伤用药计三大类别。”
据笔者1980年在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并分管该市武术协会期间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中获悉,昔日“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所使用的教科书(含手抄秘本、孤本与公开出版物)如今尚存近4000册(含重复教材)。这些教科书原本读物,分别珍藏在李松如、李钟奇先生处及于振声、陆林先生的传人们手中。在这些珍藏的图册中,当推《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武备神方》《德源师伯神品》《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幼科便览》《张金江上校抄本》这6册手抄孤本最为珍稀贵重。因为在其内容之中,记录了诸如清代光绪初年两江总督李德贵大将军秘传《神化五毒雷电殛法药方》,清代同治年间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秘传《排五毒殛手药方》《打砖拍瓦药方》《演练轻功药方》《硬功排打药方》等武艺精华,故而显得极为重要。至于丢失、毁损的另外6000余册央馆教授班的教科书(含已审定编辑出版发行与待审定、已编定抄录完成计两大类),则分别流失于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南京解放伊始清查敌特及国民党残余势力、1966年至1969年“文革”中“破四旧”期间。例如,1949年4月24日南京宣告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即对这座国民党的首都实施了军事管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清查敌特、监管国民党残留不明人员等重点工作。而作为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的早期编审科员与中期编审副处长的金一明,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大为不妙,于是便主动到其居住地的政府有关部门去说明情况并要求捐出所保存达20年之久的5000余册武艺、中医类图册(含手抄本与正式出版物),得到的答复是:“听候处理。”也许是演武出身并常年置身于圈内的缘故,金一明并不甘心坐等厄运的到来,而是积极地向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反复呈述。终于工夫不负不心人,1949年7月亡旬,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的洪沛林处长接待了金一明并与他交谈了近两个小时。另外,洪处长还答应将此事(即金一明打算捐献自己武艺类与中医类藏书的愿望)报告给市局主要领导,一旦有消息就立刻通知于他。如此,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幸存下来的约3000余册武艺类教科书(含手抄本与出版物)得以暂时保存。
据笔者1983年夏季采访江苏省副省长兼省公安厅厅长洪沛林时,其回忆:“南京解放初期,我担任市公安局首任治安处处长,曾接待过国民党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一名文员,姓金,扬州人,专搞编写馆内教材的。此人当时住在下关水管桥一带,属我们市公安局下辖的市局第六分局管辖。我也将这名金姓文员的情况及其捐书愿望向我们市局的龙潜局长作了汇报。龙局长的指示大致为:‘要严格区分敌我人员,对金姓文员的捐赠古旧图册之举,可以考虑。拟安排第六分局会同该地区人民委员会的有关部门共同办理。’另外,我还知道,是下关区人民委员会的卫生科(注:当时尚未设立体育部门。卫生科代表人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系统)最后接受了金姓文员的图册捐献。”
另据笔者1985年初在山东拜访任解放军济南军区副政委的龙潜将军时了解到,1949年7月中旬,华东野战军保卫部部长兼南京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龙潜将军,从百忙之中特意抽出半个小时接见了旧时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的金一明编审员(兼副处长)。因龙潜将军参加红军前曾经学练过传统武艺,所以—卜分仔细地询问丁相关情况并对金一明的捐书行为给予了赞扬。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祖国宝贵的传统武术遗产,只有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状况下,才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继承。相反,战争与动乱只会给传统武术带来危难。例如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们整理、出版的教科书就丢失了约2000册;南京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开展的清查敌特、清查国民党残余势力时,令留在南京定居的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的少量成员因恐慌及故虑而导致自行销毁近10013册。令人心痛的是在“十年动乱”时期,伴随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由金一明在建国初期捐献给南京市下关区人民委员会卫生科并由该科处理、转交至相关机构的约3000册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所整理出版的教科书(绝大多数为正规出版发行的教材诸如《少林拳图解》《三十二势长拳》《少林拳》等),竟然在一周之内悄然失踪了!(未完·待续)
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后,首先开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放在首位),就是委托当时各个门派及拳种的代表人物撰写其所擅长的武艺精华和救伤诊疗这两大类技艺文稿,以供日后各期,即央馆第二期开始的集训班、学员班等不同班次的人员作为教材而进行学练。于是,包括“晚清五李”(即金陵武学魁首李德贵、双刀李凤岗、镖不喊沧李冠铭、单刀李存义、神枪李书文)在内的一大批中国近现代武艺大家们的奇功绝技,被引进了中央国术馆。最后,经张之江、李景林等人邀请冯玉祥、于右任等一批军政要人反复研讨,最终确定12个拳械套路、3个对截套路、两类功法、两项特绝技术、5套救伤诊疗(国医、国药)教材作为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
班的第一批必修科目(至于第二、第三批讲义,则同时着手编录供审);与此同时,由央馆自筹经费并力争在半年之内将相关教材正式出版成书,以利日后各期学员均有教科书本可循。
以上所述22种教材,分别为:
拳械套路:十二路潭腿、少林龙虎斗、四路查拳、武当太行拳、美人换影、木兰从军、太祖长拳、石头拳、武当君子剑、达摩剑、龙形剑、春秋大刀。
对截套路:五花炮对截、圈步撞法、太极打手。
功法:板功八大母架、五风齐鸣二重内丹十二大母架。
特绝技:铁砂手、五毒垒塔。
救伤诊疗:《武备神方》《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幼科便览》《明代御批服饵便方》《救急经验良方》。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的22种教材分别出自于下列门派(地域、人员):
十二路潭腿——由当时的央馆顾问、国立南京中央大学专职体育教授于振声提供,源出山东龙潭寺(古名“龙虎观”)。
少林龙虎斗——由当时的圈内大家崔振东提供,源出河南嵩山少林寺。
四路查拳——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本源提供,源出山东任城与冠州两地。
武当太行拳——由当时的“圈内”大家朱霞天提供,源出山东潍坊等地并由齐鲁名镖师刘震南传至苏、浙、沪一带。
美人换影——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当时知名的“七大女国术家”之一的青岛特别市郑金娜提供,源出广东中山县尹氏姐妹即江湖上号称“黑白双煞”的“革命女侠”、孙中山大总统的女保镖尹锐志、尹维俊姐妹。
木兰从军——由清末江苏昆山著名女技击家毕著提供,源出清代“江南侠女”黄春嬿。
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征集并拟编为讲义的拳术原本——《木兰从军》(美人换影)图书资料
太祖长拳——由当时央馆编审处科员金一明、圈内大家郭粹亚提供,源出宋太祖赵匡胤。
石头拳——由当时的央馆编审处成员若干人会同旨期教授班有关人士根据清代圈内大家唐殿卿所传“上下石头矮拳”整理而成,源出北魏时嵩山少林寺。
武当君子剑——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武当隐侠”李松如提供,源出西汉建始元年的宫廷内部,且由汉成帝刘骜及皇后赵飞燕共同创编。
达摩剑——由当时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赵连和提供,源出武当山真庆宫、紫霄宫(系武当天罡、地煞、大乙三套剑术之一的地煞剑脱胎而来)。
龙形剑——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陆林、马承智等提供,源出汉明帝刘庄,且于水平元年(公元58年)命名。
春秋大刀——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童仁富、韩会清等提供,源出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名为 “青龙偃月刀”)与河北沧州(名为“关云长义释黄忠将”)。
五花砲对截——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刘云龙、朱国福等10人提供,源出形意、八极拳法与南派少林甘风池拳法、武当六路拳交手法及太极十三势等(系综合摘录并精选而来)。
圈步擅法——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严度万提供,源出唐、宋时期的山东民间。
太极打手——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金江、王任福提供,源出明代宜德年间的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道长邓坤伦。
板功八大母架——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童仁富提供,源出清代光绪初年两江总督署大将军李德贵。
五凤齐鸣二重内丹十二大母架由童仁富提供,源出李德贵大将军。
铁砂手——由于振声提供,源出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民间大家(明代为家传。清代中叶流入当地有关拳房)。
五毒垒塔——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
《武备神方》——由当时的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刘云龙、严度万、童仁富、王任福等近20人提供,分别源出内家武当派太和门,南派少林八法门(即“甘凤池拳法系列”)、南岳铁佛寺、浙江萧山竹林寺及山东民间。
《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由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武艺教师、清代庠元钱立缙提供,源出中国白五代以来直至清代中期各个朝代御批、钦定出版的正版古本图书与民间流传、家藏的各类单方、秘方(实属中药方大汇编)。
央馆首期教授班人士编辑(征集)的清代庠元、曾为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传授过武艺的钱立绢手抄(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孤本。
《幼科便览》——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陆军总医院少将医官黄志青提供,源出唐、宋、元、明、清五代名医著作中所载各类验方、秘方。
《明代御批服饵便方》——由当时的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源出明代宣德年间的中国道教发源地湖北均州武当山真庆宫邓坤伦道长,并由明宣宗朱瞻御笔批注且钦定为宫廷食疔必备方。
《救急经验良方》——由当时的央馆顾问于振声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共同提供,源出清代乾隆年间江南知名道观江宁府辖江宁县境内“竹山道观”珍藏本,即后由该道观居士、光绪年间的名中医梅龙所辑纂并木刻成书的珍本。
上述22种央馆教材,虽然张之江、李景林等馆内负责人极为重视并得到当局政要们的大力支持,但最终让大家见到正规出版物的,竟然只有《国术教范查拳》一书!这本由央馆馆长张之江负责鉴定、该馆第三任编审处长吴志青担任责任编辑、首期教授班成员张本源演示拳趟并邀请中央大学体育教授于振声与央馆顾问刘崇峻、张洪之参加终审(鉴定)的四路查拳,从开始着手撰稿、演示拍照、联系出版事宜等,直至正式出版、发行,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按照当时的常规,倘若有中央当局重视或社会名流支持,像《国术教范查拳》这类的图书,一般从撰稿到出版发行,最多不会超过半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央馆的各级人员对教科书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极端顶峰。然而,让央馆上下各层人士感到遗憾的是,虽然第一本教科书已经出版,但该馆首期教授班的成员却早在半年前就已各奔东西——使得原先聚集了当代中国武坛精英、各省(特别市)名师暗教的一个团体从57人骤减至不足10人(一说仅为6人)。据当年的央馆顾问李松如、于振声与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陆林、李书海、罗玉等见证人生前回忆,导致人员出走的主要原因,为门户之见、好友劝说及金钱地位。另外,人员出走令央馆蒙受的最大损失是相关教科书的延误出版甚至无法出版。所以在此后的数年里,央馆原定计划出版的22种教材,仅仅正式出版、发行了诸如《写真太师虎尾鞭》(民国19年元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为央馆第二任编审处处长姜容樵。终审鉴定为靳云亭、张占魁、李雨三、韩慕侠、姚馥春、陈子衡、张剑泉、王灿芝共8人)、《达摩剑》(民国19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为赵连和、陈铁生)、《君子剑》(民国20年7月上海百新书店出版发行。由央馆顾问李松如提供清代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抄本,并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张金江演示剑趟。整理者为央馆编审处编审员金一明)、《太
行拳术》(民国19年4月上海共和书店出版、上海益新书社与南京新民书店分别担任总发行及分支发行。著作者为朱霞天)、《少林拳》(原名 《少林龙虎斗》。上海新亚书店出版发行。其初版年月欠详。由当时的北派少林名师崔振东提供蓝本并由崔之弟子孙斌权演示拳趟。著作者为金一明)、《三十二势长拳》(民国18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金一明著)、《石头拳术秘诀》(民国1日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著作者为当时的圈内大家郭粹亚),共计7本图书。其中,作为央馆第二期学员班与第三期学员班的教科书,有关人员(即央馆负责人及其教务处、编审处相关人士)出自无可奈何的原因(注:经费来源紧张,即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门不愿按月拨专款给央馆,其原因涉及到国民政府内部的派别之间政见的分歧与张之江已退出军界手无军权在握等)并迫于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中绝大多数行家们的离去,所以只选定了《十二路潭腿》《四路查拳》这两套徒手拳术作为讲义(教科书)。
1928年12月,央馆在距首期教授班集训日(1926年6月27日)2年零6个月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开始招收第二批成员了。这次招生的名目,则再次经过深思熟虑,尤其在词语的公布上,反复推敲方才定位——“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二期学员班招生”。与此同时,央馆的组织机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增补——即任命刘崇峻为教务处处长,姜容樵为编审处处长,张瑞堂、童仁富分别为“第二期央馆学员队训育处”正、副训育主任。任命9位教官分别传授不同门派的拳械诸法——即朱国福教官传授形意拳、吴峻山官传授八卦掌、姜容樵教官传授形意八卦对截、陆林教官传授少林八法门洪拳、韩会清教官传授大小/\极拳、李元智教官传授梅花单刀、张本源教官传授四路查拳、张金江教官传授武当太极十三势、童仁富教官传授排五毒活性妙手。其中,由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被直接聘为本馆教官的足足占据7人。与此同时,央馆的这9位教官也开始着手撰写讲义(按张之江馆长、李景林副馆长等人的建议教科书并非一定要出版成书,自己内部也可以手抄变为讲义)。正因如此,我们现今方才能够一睹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包括央馆成立之初的一段最辉煌阶段)里汇聚的自明代伊始、沿袭清朝、直至民国初年中国传统武艺达到顶峰阶段里所呈现出来的拳械与功法及救伤疗疾类的真实技艺。
据昔日央馆的相关人士,即涉及到该馆首期教授班期间的知情当事人李松如、于振声、陆林诸先生在建国后回忆:“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所使用的讲义,均由本馆教授班的同志自己动手编写、抄录及出版成书。”“本馆首期教授班同志们编录的讲义,从1928年起直至1937年止,作为本馆各期学员唯一准许使用的示范教科书,足足施行、使用达十年整!”“本馆首期教授班的同志在昔日各自编录、整理并使之成为手抄秘本或公开出版图书的教科书籍,共有万余册之多!”“本馆同志汇集并整理及出版的教科书,共分为拳术器械、做架排手、救伤用药计三大类别。”
据笔者1980年在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并分管该市武术协会期间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中获悉,昔日“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所使用的教科书(含手抄秘本、孤本与公开出版物)如今尚存近4000册(含重复教材)。这些教科书原本读物,分别珍藏在李松如、李钟奇先生处及于振声、陆林先生的传人们手中。在这些珍藏的图册中,当推《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武备神方》《德源师伯神品》《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幼科便览》《张金江上校抄本》这6册手抄孤本最为珍稀贵重。因为在其内容之中,记录了诸如清代光绪初年两江总督李德贵大将军秘传《神化五毒雷电殛法药方》,清代同治年间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秘传《排五毒殛手药方》《打砖拍瓦药方》《演练轻功药方》《硬功排打药方》等武艺精华,故而显得极为重要。至于丢失、毁损的另外6000余册央馆教授班的教科书(含已审定编辑出版发行与待审定、已编定抄录完成计两大类),则分别流失于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南京解放伊始清查敌特及国民党残余势力、1966年至1969年“文革”中“破四旧”期间。例如,1949年4月24日南京宣告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即对这座国民党的首都实施了军事管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清查敌特、监管国民党残留不明人员等重点工作。而作为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的早期编审科员与中期编审副处长的金一明,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大为不妙,于是便主动到其居住地的政府有关部门去说明情况并要求捐出所保存达20年之久的5000余册武艺、中医类图册(含手抄本与正式出版物),得到的答复是:“听候处理。”也许是演武出身并常年置身于圈内的缘故,金一明并不甘心坐等厄运的到来,而是积极地向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反复呈述。终于工夫不负不心人,1949年7月亡旬,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的洪沛林处长接待了金一明并与他交谈了近两个小时。另外,洪处长还答应将此事(即金一明打算捐献自己武艺类与中医类藏书的愿望)报告给市局主要领导,一旦有消息就立刻通知于他。如此,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幸存下来的约3000余册武艺类教科书(含手抄本与出版物)得以暂时保存。
据笔者1983年夏季采访江苏省副省长兼省公安厅厅长洪沛林时,其回忆:“南京解放初期,我担任市公安局首任治安处处长,曾接待过国民党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一名文员,姓金,扬州人,专搞编写馆内教材的。此人当时住在下关水管桥一带,属我们市公安局下辖的市局第六分局管辖。我也将这名金姓文员的情况及其捐书愿望向我们市局的龙潜局长作了汇报。龙局长的指示大致为:‘要严格区分敌我人员,对金姓文员的捐赠古旧图册之举,可以考虑。拟安排第六分局会同该地区人民委员会的有关部门共同办理。’另外,我还知道,是下关区人民委员会的卫生科(注:当时尚未设立体育部门。卫生科代表人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系统)最后接受了金姓文员的图册捐献。”
另据笔者1985年初在山东拜访任解放军济南军区副政委的龙潜将军时了解到,1949年7月中旬,华东野战军保卫部部长兼南京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龙潜将军,从百忙之中特意抽出半个小时接见了旧时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的金一明编审员(兼副处长)。因龙潜将军参加红军前曾经学练过传统武艺,所以—卜分仔细地询问丁相关情况并对金一明的捐书行为给予了赞扬。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祖国宝贵的传统武术遗产,只有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状况下,才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继承。相反,战争与动乱只会给传统武术带来危难。例如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们整理、出版的教科书就丢失了约2000册;南京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开展的清查敌特、清查国民党残余势力时,令留在南京定居的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的少量成员因恐慌及故虑而导致自行销毁近10013册。令人心痛的是在“十年动乱”时期,伴随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由金一明在建国初期捐献给南京市下关区人民委员会卫生科并由该科处理、转交至相关机构的约3000册昔日央馆首期教授班成员所整理出版的教科书(绝大多数为正规出版发行的教材诸如《少林拳图解》《三十二势长拳》《少林拳》等),竟然在一周之内悄然失踪了!(未完·待续)
- 上一篇:“功夫老外”精通中医推拿、太极和武术
- 下一篇: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