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在做杨式太极拳云手时,要求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沉肩垂肘,以腰为轴,步随身换,点起点落,虚实分明,圆活自然,上下协调,周身一家。
可是有不少人在练杨式太极拳云手时,常常出现如下毛病:1、摇头晃脑,身体中心轴(从百会到会阴的垂直线)上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体外,既影响形象美,又影响周身协调;2、虚实不分,重心不稳,造成突然开步、全脚着地或收步脚拖地现象;3、低头猫腰,眼死盯住某手某点,双目无神;4、侧行步两脚成外八字,造成斜身扭臀;5、身体时起时伏,上云的手高于眼,使头部往上抬,下云的手,前臂与大臂几成90度,高于腰部左右来回摆动。上述毛病的出现是由于没有以腰为轴。
正确做法:
l、头要虚虚领起。头容正直,神贯于顶,《十三势行功歌》中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说。练拳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意念头顶好似有物,含有虚虚上顶之意,这样才有精神,才能达到满身轻利。
2、守住中心。前人太极拳理论中有以“中土为框机之轴”“以腰为轴”,就是强调以身为中心,所谓“中土”的中字,不单纯指身体在前后左右之中的中字,还应作中央、中心解。拳论日“主宰于腰”,不仅强调腰部运动的机能,也指出了这里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我们做云手动作时必须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躯干有规律地运转,即“源动腰脊转股肱”,躯干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才能立身中正,守住中心。
3、分清虚实阴阳。前人拳论中有“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可以试验一下,云手时两脚不分虚实,看能否提脚开步?显然不能。正确的做法就要分清虚实、阴阳相济。如做左云手时,重心坐在右腿上为实为阳,左腿左脚为虚为阴,侧行开步才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右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左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当左脚跟落地后,重心渐渐移到左腿上为实为阳,右脚点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为虚为阴;左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右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就这样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在两腿两手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做到重心平稳过渡、迈步轻灵,当然分清虚实阴阳不仅体现在形体上,首要的是神意上要有虚实阴阳的概念为先导。
4、裆走立圆下弧。裆走下弧,裆劲松沉,一能做到开胯圆裆,二能稳住重心,三能防止身体时起时伏。裆走下弧也是重心在两腿问平稳过渡的一个条件。
5、腰走平圆后弧。腰走后弧是在腰的垂直轴带动四肢躯干协调运转的前提下,腰弓向后,左右运转的。但要注意,不管裆走下弧,还是腰走后弧,这个弧线的弧度、长度都不能大,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只要自己体会到就行。
6、要明确云手的攻防含义。云手是对方用手向我面、胸部击来,我则用手去防挡,视机变招进击对方。老拳家们有一句话:“走架无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无人。”就是说我们在盘架子时招招势势都要视为身前身后有敌情,做起动作来势势圆满有掤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行拳走架中明确攻防含义,一方面可以提高练拳人锻炼的兴趣,一方面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
7、配合好拳式呼吸。为什么要配合拳式呼吸?拳师陈子明在《太极拳之要点》中说过:“呼吸调气,足以发达肺部,若早晨呼吸后练习拳术,或者练拳时有相当的呼吸随其动作出纳以调气,则筋肉与肺部必同时发育,自无肺弱之患。”太极拳的招势动作有大小,而呼吸要求深、长、细、匀,每个动作都要能与呼吸配合,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自然呼吸与拳式呼吸交替进行,尽可能在那些能够配合好呼吸的式子里,做好呼吸动作,即手足由实而虚时,用同样的速度以意导气,用吸气去配合它;手足由虚而实时,以意导气,用呼气去配合它。云手就是一个能与呼吸配合很好的式子,如:左云手,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左,侧行开步;左手向下向右向上画弧(左脚左手为虚),右手向上向右画弧配合吸气;这时会阴微微紧缩,小腹内收,横隔肌上提,胸廓扩展,重心回移到左腿上,右腿提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右手向上向左画弧,左手向左边旋边推掌(左脚左手为实),配合呼气。这时小腹松沉,有腹鸣感,两手十指有麻、胀感(我练的是逆腹式呼吸),这就是太极拳的“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呼吸运动”。只要认真去体验,用意导气,日久自然能得到“气沉丹田”的功夫,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除以上几点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太极拳理论知识,尤要学习王宗岳等太极拳先辈们的经典著作。当然,也要学习现代太极拳名家的文章,观看由他们录制的各式太极拳套路动作,以指导自己练拳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