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佛山是我国明清时代四大名镇之一,又是南粤武术重要发源地,历来习武成风,武馆林立,武术界人才辈出,李小龙、黄飞鸿更是蜚声世界。
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佛山武术面对“经营”、“产业”等字眼,显得困窘无力和不适应,有人悲观地认为“武术佛山”只剩下历史了。
如何擦亮武术这块金字招牌,把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与产业挂钩,便成了佛山武术人忧心忡忡的大事了。
1、武馆收入微薄勉强度日 门徒寥寥可数,拳师难以糊口
也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佛山武术之乡的名头在海外颇具影响力;但在当地,众武馆各自为政,在经营上举步维艰,赚钱的极少,更有走入死胡同的险境,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据介绍,禅城区目前有30多个武馆,南海区有70多家武馆,但效益好的极少。那些所教拳种单一的武馆学徒更少,收入很低,减去一年的场地租金,所剩无几。
佛山精武体育会是一个综合性多拳种的武术团体,目前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精武馆之一。会长薛绵本说,佛山武术有几百年历史,盛行于明末清初,出过“佛山三雄”叶问(李小龙师傅)、姚才、阮老揸。李小龙、黄飞鸿更是名满天下。精武会现有100多个教练,有些在外开了武馆。精武会的经费来源于3000多个会员会费、旗下十多个教练开馆设班的提成及一点赞助,这些经费勉强可以维持精武会的运作。目前在精武会学一套拳的收费为30元-50元。有名的师傅还能多收几个徒弟,但仅靠教拳这点微薄的收入,连生活都无以为继。精武会旗下教练开的十多个武馆中收入最好的是青龙武馆,一年纯收入也不过3000来元。
一位教拳的师傅告诉记者,几年来,自己花在武馆上的钱已经不下十万元了,到最后却连个落脚之处都没有,现在只能在小区、公园里拉个横幅教习武术了。
陈式太极教练杜睿说,他白天做其他工作,晚上教拳。若全靠教武,日子不好过。
记者采访佛山多家武馆发现,大多数武馆内正在练功的弟子只有一二十人,且都是中年人。最近几年新报名习武的弟子更是寥寥无几。
佛山大学政史系教授、全国梅花桩第117代传人李铭清认为,佛山武馆过多,僧多粥少,赚钱难就成了必然,而且经济原因也制约了佛山武术生存空间。他说,中国功夫练起来是很辛苦的事。对年轻人来说,当然不如去唱卡拉ok、逛街轻松有趣了。反之,作为佛山武术群众基础的金字塔塔底部分,清一色全为练习太极拳的老人。这类太极拳教练大多在公园临时摆摊,使得这一有“哲拳”之称的传统武术更沦落到空有架势。武术界人士每当看到公园里浩浩荡荡练习太极拳的人群,总戏称为“太极操”。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在佛山,不少教学点都设在公园、广场内,设施简陋,至多就是划个场子、拉个横幅。
“老外”对佛山武术情有独钟
李小龙(BruceLee),以其自创的“截拳道”实战,加上典型的临敌时的双臂翼展,凌空三弹腿,配以打斗前的亢奋与凄厉,短短数年间便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打出不可思议的知名度,写下了济弱扶贫的中国龙传奇,成为佛山人乃至全中国人的骄傲,全世界的功夫英雄(资料照片)
2、“武术产业化”叫了多年 设想异彩纷呈,但多停留在口头上
面对尴尬现状,盛名之下的佛山武术界有了一种设想:以蜚声世界的武术名人李小龙、黄飞鸿等为依托,打造“南中国武术之都”,走武术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广东乃至全国探索经验。
佛山武术人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武术教学上,围绕佛山的武术产业,各种设想也异彩纷呈。
在佛山市委宣传部织的“我为大佛山献一计”活动中,精武体育会的武龙凭借《让“佛山精武会”打开佛山武术文化旅游之窗》一文获得征文优秀奖,文章便透露出“武术铺路,发展旅游”的思路。目前,“武术文化有望成为本地旅游‘龙头’”的观点已得到佛山旅游局的认同,佛山武术一日游成了佛山旅游的一大品牌。
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成立于2001年11月,在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一处集中华武术交流、传授、舞狮培训于一体的观光旅游胜地。其主管单位佛山市博物馆馆长梁国澄透露,黄飞鸿纪念馆迄今为止共接待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十万余人次,吸引欧美数千黄飞鸿传人前来认祖归宗,为佛山旅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佛山精武体育会太极教练肖兵则提出,“散打王”在全国方兴未艾,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佛山应借鉴其经验,发展武术产业,并吸引企业与民众的参与,可为文化、旅游等产业带来很大的效应。
武术协会副会长夏志成说,佛山狮头龙头远销欧美、东南亚,名气不逊于佛山武术;木人桩是咏春特有的练习器材,也是佛山武术器械的一大品牌,世界各地这两个品种几乎都有“佛山制造”的印记。目前,包括狮头、木人桩、木棍等,佛山共有200多个品种的武术器械畅销全国,但目前从事生产经营的厂家却不到10家。其实,搞器械生意也是路子一条。
3、李小龙品牌价值十亿美元 但佛山暂时未拿到其品牌授权
与此同时,佛山李小龙的品牌潜在效应,也给佛山武术人打了一支强心针。
佛山顺德区政协委员欧阳广志在提案中建议,李小龙是一个国际品牌,如能与产业嫁接,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佛山作为“龙的故乡”,应该走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投资的开发主线,早日启动李小龙品牌的开发。
有关方面估计,李小龙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一旦成功嫁接到旅游、影视、出版、商品生产等产业中去,延伸开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将不可估量。
欧阳广志建议,开发李小龙品牌时可遵循以下原则推进:走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投资的开发主线。政府出规划、出政策、出配套,吸引并扶持海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李小龙纪念馆、武术学校或经营其他与品牌相关的产品。
其实,几年来,对李小龙品牌的开发早已不止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就连开发项目的细节问题也大都尘埃落定。此前,政府曾多次考虑以租赁的方式,对李小龙祖居等进行主题旅游景点开发,其间也有数位港商表现出对该项目的兴趣。但最大的问题是佛山并没有获得李小龙品牌的授权。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与李小龙的遗孀及后人接触,商谈李小龙品牌的转让。欧阳广志乐观地认为,授权只是迟早的问题,怎么进一步打响这个品牌是武术产业化的关键。
4、推动产业化需政府之手 当务之急是培育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
“佛山武术产业化”呼声四起,但佛山精武会会长薛棉本接收记者采访时,却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产业化在佛山很难行得通!”
薛棉本透露说,早几年,佛山开发了武术旅游城,有意整合佛山的武术资源,形成品牌,但在佛山市民的眼中,这类策划流于形式,吸引力不足。普通的武术比赛罕有观众,更谈不上吸引民间资金投入。
薛棉本对武术产业化的鄙夷更像一句气话,他实际上仍衷心希望政府对于“推进佛山武术产业化”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毕竟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精武会太极拳教练肖兵是最早思考佛山武术产业化问题的武术家。几年来,李小龙、黄飞鸿、咏春拳、龙狮、蔡李佛、杨氏太极拳等佛山六大武术名牌一直在肖师傅的脑袋里打转,如何才能把这些无形资产转化成财富呢?肖兵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但想法却屡屡在实践中碰壁。他总结后认为,关于佛山武术产业化的设想不尽相同,但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近些年,佛山武术比赛总是吸引不到观众,因为散打比赛、武术表演永远只是少数人参与的运动。“只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谈得上武术相关产业的顺利发展。”
肖兵建议开发青少年武术市场,培养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为佛山产业化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他说,韩国的跆拳道馆在中国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武术所有拳种的教学总收入。跆拳道之所以在中国大受青少年的欢迎,就是教练不断灌输跆拳道的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而中国武术比之跆拳道更具内涵,如何夺回失地成了当务之急。
肖兵认为中小学校的课间操便是传统武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在的课间操学的都是欧美一套,动作呆板;而对有着深远文化内蕴的中华传统武术,课间操却弃之不用,不免有点舍近求远。佛山武术人才众多,编操、教学都并非难事,但还必须借助政府东风,在校园中推广,方能使武术课间操真正成为武术产业化的一块敲门砖。 (编辑:赵勇)
- 上一篇:中华武术之悲哀
- 下一篇:中国黑市拳游走江湖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