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文化

孜孜追求、太极情深


  河南温县赵堡镇的和兆元先生(1810---1890),师承陈清平,且多有增益,是后采被称为“和式太极拳”的这一系太极拳之始创者。民国年间,和兆元之孙、第三代宗师和庆喜开门授徒,和学信与郑伯英、郑悟清(二人被武术界称为’“西北二郑”)得其衣钵,各怀绝技,广植桃李,从此和式太极拳走出赵堡一隅,渐成中国太极拳系列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而在当今之和式拳界,和兆元直系后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又是一位极引入瞩目的人物。

   秉承家学 技理兼备

  和有禄先生,1963年生于赵堡镇。其拳艺得传于其父和士英(1918-1987)。有禄9岁时,和士英开始传授他祖传拳艺。父亲的严厉,有禄先生至今仍记忆犹新:“有一次练转身金鸡独立,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好,父亲看到后,亲自示范,然后让我练,整整一天,就一个动作,我两眼含泪,不敢哭出来……”。就这样一晃就是9年下来,有禄完整全面、原汁原味地继承了家传拳架。-… 在父子教学过程中,父亲发现有禄素质好、十分勤奋,且天分极高,往往不是单纯一招一式简单地练,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善于思考和发现拳势的内涵,而且常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为欣慰。一天晚上,和士英把有禄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咱家的拳,又叫代理架,拳中有理,有《易理》、《中庸》,有医理。练拳要懂理、明理,拳架中也要有理,一层工夫一层理,一层工夫一层技,技理相合,方达妙境啊!,”随后,将和兆元、和庆喜、和学信等先人所著及自己手录的太极拳论交给有禄,嘱咐他认真研读。  

  和氏门中有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叫做“百日功”。即一天练架100遍,练100天,一天不得间断。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太极拳去僵化柔,增强内力的一种练法。1982年时,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有禄开始练“百日功”。开始时还能够坚持,到了50多天时,有禄有点坚持不下了,觉得单调枯燥。其父发现后,耐心地给他讲解练太极拳各阶段的感受和要领,要求他坚持度过这个时期。有禄在父亲的鼓励鞭策下,想着自己的追求,第二天起来后继续练……。

  和式太极拳重内涵不在外表,在接受父亲传授的太极真谛后,有禄眼界大开,豁然开朗,感到练拳一天,技精一日,于是精神倍增。结合祖辈的拳论和自己练拳所得为基础,在精、气、神上做文章,“人身中者不偏,二脉隐于身内,气行现心意。技击时浑圆一漾而贯全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之圆,无处受力;似簧受压,反弹随势,压力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逐渐从心知达身知,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983年,和有禄应征入伍。由于有着良好的中医基础,被派往医学大专班系统学习现代医学。后来部队首长得知其拳艺精湛,多次让他在重大活动中表演,由此在部队中留下“神拳”的称号。5年军旅生涯,有禄形成了自己刚毅的个性、沉稳的内涵、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拳艺也更上一层楼。1987年探亲归里时,和士英与有禄推手试劲后,老人满意地笑了。

   历尽艰辛 播洒太极 

   为把太极拳的种子播撒到各地,使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和式太极拳,和有禄先生历尽艰辛,做了大量的传播推广工作。1993年,他会同和学俭、和定乾以及陕西、四川、广东、香港传人发起成立“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并担任秘书长,2001年后担任会长。在他的组织下,博爱;重庆、焦作、金坛等地的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和郑州、漯河的和式太极拳推广中心应运而生。1993年起;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多次组队参力口河北邯郸(水年)太极拳联谊会温县(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比赛,成绩斐然。和东升、董永富、王培华等弟子在交手擂台赛中均获得骄人战绩。2003年度郑州市武术锦标赛中,弟子贾澎获得传统太极拳冠军。向外界展示了和式太极拳这一武林奇葩的风采。

  随着有禄先生在武术界影响的扩大,和式太极拳逐步受到海内外人土的重视。日本、美国、意大利、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太极友人赴赵堡镇拜访和有禄先生,从学者甚多。近年来他多次代表和式太极拳在焦作、永年等太极年会上进行名家演示。2001年3月在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举办的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作为和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应组委会之邀,向与会的海内外来宾进行了两场和式太极拳表演,受到一致好评。

  作为一系拳派的重要传承者,和有禄深知自己的责任。为学习和式前辈的优秀经验,借鉴其他门派的长处和优点,特别是发展之道,1998年起他南下武当,北走永年广府,东至上海,西到宝鸡、西安、成都、重庆,所到之处,遍访名师高友。2000年,在宝鸡、西安,拜会了和学信(有禄祖父)、和学敏(和庆喜子)、陈桂林(有禄外祖父,和庆喜弟子)和郑伯英、郑悟清的传人任志义;柴学文、郑鸿烈(郑伯英子)、郑均(郑悟清子)、范土书、刘瑞等人。任志义老先生,是和学信、郑伯英二人的弟子,已经80多岁仍身轻体健,习拳不辍。当他看完有禄拳架后,激动地拉着有禄说:“是你爷爷的拳架,和家后继有人了”。这样,有禄先生取得广大和式传人支持和理解,大家认同了他在和式太极拳传承中的地位,这些为和式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统一了思想。有禄先生从部队转业后,原在一家工厂担任副厂长,但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承和发扬祖辈的事业,2001年他毅然辞去了副厂长职务。在国内外太极拳的套路、推手比赛中,他多次荣获冠、亚军,也常作为和式太极代表人物应邀在众多太极拳活动中进行名家表演、专题讲座。习拳、教拳之余,有禄先生勤于整理拳论心得,在《武当》、《武林》、《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台湾《太极拳》以及美国《太极》等杂志著文宣传和式太极拳,其文风朴实,行文简约,深奥的拳理娓娓道来,丝丝人扣,引人人胜,使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2003年3月,他的力作,也是和氏后人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书——《和式太极拳谱》,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有禄先生给这部书定位为: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研究、整理家传武术,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归纳提炼,从和式太极拳的产生、传承和特点,到拳架套路用法、推手的劲法、基本要领,以及和氏家传拳谱的校注,洋洋20多万字,262张图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和式太极拳风貌。

  德艺双修 德在艺先

  和式太极拳又名“代理架”,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但有习拳之理,文化之理,尚有人生之理。和式太极拳有文太极和武太极之说,文重心法,武以竟扑;文修精神,武练劲力。习武之人必须在拳术、精神、道德情操上均有所成就才能被世人认可。“君子无日违拳”,以太极拳所含哲理规范自己的人生,平静地对待生活中顺逆坎坷,这是有禄先生一贯的观点。他择徒从善,以人品、德操为重,不以金钱、地位、名誉衡量学生优劣。在教导弟子、学生时,总将品德教育放在前。他认为:传播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将中国传统的良好道德风尚传给学生是第一重要的,即德艺双修,德在艺先。

  记得2001年一次我随先生到北京,一爱好者慕名来访提出要切磋技艺。比手两招之后我看对方功力较弱,一个“高探马”把他打出一丈多远 … ,事后受到先生严厉批评,先生教导我说:“太极拳是一种高尚文明的拳,拳艺的根本在于性命双修,传统武术追求文武合一、文武全才与德行兼修。和式太极拳把推手叫做比手,不用赤身相搏即可非常文明地比出高低,以强欺弱与太极拳理相悖,更何况总有你打不倒的对手,与人交流须点到为止,以理、以德服人。”随后又给我讲了一段经历,1999年他应邀到焦作授拳,一天正在指导学员动作,忽然感觉背后有人向启己扑来,情急之下一个“伏虎式 ”,把那人从头顶摔了出去。原来是一名叫徐大军的警察想用偷袭的方式试先生的劲。徐大军被先生的拳艺、人品折服,投入先生门下,现为焦作市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这使我深深明白德与艺的关系。   

  先生认为:个人修为是德的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应着眼于太极拳发展总的方向。2003年7月6日温县县委、县政府举行“《和式太极拳谱》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和有禄讲道:1、太极拳发展不能够建立在贬低其他流派的基础上。2、要有“大太极”的观念,不能够只发展一派太极拳,要“百花齐放”,不要“一支独秀”。

  今天的成功,是昨天的努力,有禄先生常说:太极拳是祖先创造的“好东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我们的职责。

  作者简介:1972年生,郑州市武协副主席,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和有禄、和定乾二位先生传人;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