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功夫网消息: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蓄水后,武当“九宫”之一的遇真宫将被淹没。为最大限度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专家曾提出了三种保护方案。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遇真宫保护方案最后一次评审会,最终淘汰异地搬迁、筑堤围堰两种方案,选择原地抬高保护方案,确定将遇真宫抬升15米。2011年11月,工程正式动工。
为什么会淘汰搬迁、围堰方案?就地抬高保护方案如何科学、安全实施?前不久,记者走进遇真宫一探究竟。
专家解读三套保护方案
六月的鄂西北,气温高达30多度,遇真宫顶升施工现场却一派繁忙,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班加点紧张施工。记者看到,施工人员已在遇真宫主门地基下方5.7米安装了数根箱梁。除此之外,东、西两宫大门下方也在同步安装箱梁。
在遇真宫顶升项目部,武当山文物局副局长赵本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遇真宫的三套保护方案。
异地搬迁方案。在武当山下,找一块足够大的地方,重新“复制”一座遇真宫。这是最省钱的一套方案。
筑堤围堰保护方案。就是筑一道长800余米的围堰,将遇真宫与丹江口水库隔开。其优点是可以保持遇真宫的原貌。
原地抬高保护方案。把遇真宫现有大部分构架先落架,然后原地填土、垫高15米左右,然后再把文物按照原址修复。修复以后,遇真宫西宫遗址可以原地展示,东宫将继续发掘。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改变文物原来所依存的环境。
最省钱的方案最先被否决
抢救遇真宫,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最起码召集了7次会议,组织专家研讨究竟采取什么措施。”赵本新说,起初,湖北省文物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对遇真宫保护方案的意见,组织专家编制了《遇真宫保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提供的三套方案中,异地搬迁是最省钱的方案。据相关单位估算,换个地方重建耗资不到1000万元。但是,该方案并不被文物专家看好,“如果异地搬迁,遇真宫就不是原来那个遇真宫了”。
专家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先否决了异地搬迁方案。一是因为武当山下没有足够大的地方用来“复制”一座遇真宫,更重要的是,遇真宫异地搬迁后不但离开了这一古文明所依存的环境,也违背了保持古建筑原真性的文物保护原则。
围堰保护无法避免地下渗水
异地搬迁方案被否决后,专家们开始倾向于围堰保护方案。筑堤围堰能完全保持遇真宫的原貌,但是,潜在的风险显而易见。
按照围堰保护方案,工程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防。但是,如遇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该遗址将遭受灭顶之灾。另外,堰内如何排水也是难题:探测人员打入地下六七十米,才触及岩石层,这意味着,即便建了一个更高的大坝,地下也可能会渗水。
遇真宫后的凤凰山有三个水源,如果挖一条排水沟,必须高于防洪堤,不然,水泄不出去。这样,就会形成二次搬迁。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预算,防洪堤有大中小三个方案,二次搬迁的费用预算分别为5650万元、3360万元、2690万元。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对遇真宫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应采取原地抬高保护方案。
最终选择:部分顶升原地抬高
赵本新告诉记者,原地抬高保护方案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整体顶升。遇真宫面积达56780平方米,由此产生的费用会相当高。这么大面积,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点状况,都可能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
另一个方案便是部分顶升,这是个折中的选择。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再次召开评审会,部分顶升成为保护抢救遇真宫的最终选择。“目前,已经开始实施顶升的部位是遇真宫山门和东、西两宫大门。”赵本新说,其余相关建筑将予以拆卸,填高土方后,按原样复建。届时,遇真宫将“长高”15米,成为一座三面环水的宫殿。
采用先进技术攻克顶升难关
记者了解到,遇真宫山门重达4500吨,东、西宫门分别重1500吨,3座门将整体顶升15米,是遇真宫抬升保护工程中最重要、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项工作。这在现代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在抬升过程中,最复杂的就是如何确保地下箱梁顺利安装铺设。赵本新告诉记者,箱梁从一端推移至另一端时,必须保持绝对平衡,稍有偏差就要拔出重新铺设。“用千斤顶把箱梁顶进去比较容易,拔出来却非常困难,需要工人一点一点地挖出来。”赵本新说。
安装一根箱梁大概需要两天时间,三座宫门总共要安装近百根箱梁。箱梁安装完成后,将四周用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灌梁,再利用千斤顶往上顶升。
目前,遇真宫山门和东、西宫门的本体加固、截水与降水、基础托换已近尾声,三座山门开始顶升后,将按每天28厘米的速度“长高”。
转自:秦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