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十六拳派郓城会盟记
之所以把会盟地点选定在郓城,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郓城是199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武术之乡。这里拳种繁多,流派各异,源远流长,有孙膑拳、水浒拳、黑虎拳、大洪拳、小洪拳、梅花拳、少林拳、佛汉拳等17个拳种,还是孙膑拳、水浒拳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这里武风浩荡豪杰辈出,孕育诞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膑、宋代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元代兵部尚书晃显、明朝兵部尚书樊继祖、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张宪周等一大批武林英才。仅明清两代,郓城考取的武举人就达70名,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尤其是郓城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发源地,自古就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晃盖、宋江、吴用等水浒英雄的主要首领都是郓城人,刘唐醉卧灵官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等动人的水浒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当代,郓城县的宋江武校2002年被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评为“全国十大名武校”,排名第一。宋江武校建校20多年来,在国际、国家和省级重大武术比赛中获金牌1200余枚,培养了第六届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和第14、15届亚运会冠军康永刚、袁新东、袁晓超、王晓庆,世界女子散打锦标赛冠军高志凤,全国“武状元”杨晓靖以及十几名全国冠军。二是2007年4月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郓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武术之乡的千名武林健将参加了比赛。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武术唯一的集体亮相,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为办好这次会盟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所以,把会盟地点定在郓城,是必然的选择。
风云际会、展武论道:中国武林高唱和谐之歌
郓城会盟的盟台设在宋江武校水浒文化街中的古戏台,其台始建于元朝末年,坐北朝南,台长6米,宽5米,拔地25米。其建筑重檐歇山顶,青灰筒瓦,飞檐角脊饰卷草镂空雕件,纤丽中见庄重。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分别书有水浒一百单八将大名的108面杏黄旗在空中猎猎招展,两幅大型标语分悬两旁,左书:保境安民水浒英雄汉;右写:替天行道一百单八将。尤其是18般兵器分列台上两边,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更增添了几分威武。说是戏台看上去恰似一座演武场。
5月11日上午8点30分,三通鼓响,拉开了郓城会盟的序幕,整个会盟由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武协副主席、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主持。会盟由论坛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有两个拳派的代表上台讲述本拳种的源流、追溯宗师、提供历史事件的掌故和相关文献、表演绝技、论证拳种中蕴含的文化哲理。
首先上台的是来自河南登封76岁高龄的少林宗师、“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梁以全。梁老先生弟子满天飞,在中外不知演讲、示范过多少次,每次都是轻松自如。可这次上台后却带了几分紧张。下场后他说:“能不紧张吗?台下在座的可不是一般的武林高手,稍有不慎,丢人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少林拳啊。”
接下来演讲的是来自河南温县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系传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人称“太极金刚”的陈正雷。他将太极拳是如何经历400余年的历史而演变成如今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的内幕讲述给大家,并同弟子一起演示了太极拳法。
武当山三丰派十四代掌门大弟子钟云龙道长,8年来从不接受任何邀请,拒绝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一直未曾下山,潜心练功,修身养性。听说要搞武林会盟,激动万分,不但破例下山,而且5月13日下午亲自登台演讲示范,赢得了阵阵掌声。
14日下午,原山西省武术队总教练、山西省飞形意拳协会主席、71岁的“中国武林百杰”张希贵等人结合虎、豹、熊、鹰、鸡等动物的不同动作特点,从仿生学的角度揭示了形意拳的奥妙,演示了形意拳的多种妙招。在一片喝彩声中,为中国武林论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6位大师先后就各自拳种流派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梳理和思辨”,其论述的内容不仅富有历史、人文、学术价值,而且大师们边演讲,边表演,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演讲入情入理,表演秀如豹,斗如虎,行如龙,动如兔……讲出了水平,练出了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论坛结束之后,16个拳派的代表商讨盟约,由于酝酿多天,很快达成共识,分别在盟约上签字,从而胜利完成了郓城会盟的神圣使命。
5月15日上午9时整,会盟碑揭碑仪式在宋江武校举行。会盟碑全部用泰山石做成,由碑座和碑身上下两部分组成,碑座长3.3米,宽3米高。高0.4米;碑身高4.5米,宽2.5米,厚1.2米。
郓城会盟碑是中国武林各拳派团结友好、共谋发展的历史见证,其碑体虽然立在了山东郓城但其和谐相处、追求统一规范的会盟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武术者的心中!
- 上一篇:钟云龙道长受武当山电视台邀请进行教练培训
- 下一篇:迷拳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