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教人物

张三丰

张三丰其人

    张三丰,元明之际道士。据史书载:三丰乃辽阳懿州(今辽宁阜新县东北)人。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因不饰边幅,人称邋遢道人。生得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椎一衲一蓑,日食可开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读书过目不忘,游处不定,人言能一日千里。尝游武当山,曾言: "此山异日必大兴"。永乐(1403一1424)中,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果应三丰所言。后居陕西宝鸡金合观,曾死而复生,道徒称为"阳神出游"。乃游四川,曾在青城山、鹤鸣山中修真。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隐显莫测。明太祖、成祖均遣使四处寻访,遍历中国,积数年而不遇。史书还载三丰为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1459),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是明代的一位传奇道士,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著作亦不少,多收入后人所辑《张三丰全集》。他在著作之中,以道为体,仙儒释为用,认为"道"乃三教的最高原则。在《大道论》中言:"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张三丰较为注重丹法修炼,他在《道言浅近说》中言:"守其清静自然","顺其清静自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认为炼丹首重清静自然,以神炁之配合为得药之本。张三丰不仅是三丰派的创始人,也是道家内家拳法的创始者。他所留传的太极拳、太极剑等,是驰名四海的内家拳法,在中国武坛上有较大影响。

张三丰传说

    武當派創始人是張君寶字元元號三豐、又號昆陽,遼東州(現今寧彰武西南) 人。生於宋理宗佑(1247) 卒年不詳。
    五歲時因染目疾積久漸昏。投碧落宮道士張雲庵醫治半載復明,收其為徒在碧落宮住七年。雲庵老師教習道經兼習練武術。至宋宗咸淳元年(1266年) 父母相繼去世,束裝出游遍歷名山,訪道求真均無所獲。後乃居于陝西寶雞山中,其山三峰挻撥巍峻秀麗,因此自號三峰居士。但因之名不雅,因古有三峰采戰之說,故改峰為豐。又一说:“三为乾三连,丰为坤六断,三丰乃取其乾坤之意也”,在延佑元年時已六十七歲,始入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傳以金丹大道,山居四載年已七十歲,雖然靜修四年,因無伴侶法財,多有困難。回憶自己雲游多年,手中無錢不覺淚下,火龍真人遂傳以(丹砂點化)之訣,命其出山修練,和光混俗,遍游大江南北,往來名山古剎,又與江湖上各種人物交往,傳授拳術,講究丹法。又至數年于元朝泰定甲子春張三豐已七十七歲,到了武當山,看到山中百花爭妍笑龍泉,蒼松巍立火岩山,峰雲山月映芝草,峭壁玲瓏古洞天,高山無睹窺千谷,三陽開泰憶當年。一片山林美景,使人心曠神怡。張三豐在武當山中結廬修道捧讀三教經書,潛心修練氣功,九年道成之後,又去湘雲巴雨之間尋師旁道好學不倦。經過名山大川受過艱難磨練,結識了不少良師摯友,學到不少三教心傳。後於元朝至正初年由楚回到遼陽省舊墓至燕京,公卿故陽死亡已盡,後復南游,于西山遇見道教北派之一丘長春,道,二人相見話逢知己,促膝談道,義古論今,說到妙處點頭會心。如此談道非同常人。由于火龍真人和丘長春均為道教名師,造諧極深,張三豐受點化之後,為創立內家拳術打下基礎。于正二年九十五歲在南京遇沈萬三授以丹道之法,後又到寶雞山居金台觀。一日自言死留頌而游。當地人揚軌山具棺殮之,及葬時聞棺內有聲,啟而復活,這時他已經是一百三十歲了,是明朝洪武年。到了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後,又入蜀到了太和山拜玄帝于天柱峰.并重游诸山,搜奇览胜。且对说:“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其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永乐十年改建为玉虚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永乐间改建为遇真宫),并对其弟子周真德说:“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于也。至嘱至嘱”。。由于年高體健,有人问仙術俗事,閉口不答,若谈论经典,喋喋不休,人称邋遢张爷。
    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道传教。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因“闻其名”,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但始终未找到张三丰。
    洪武二十二年湘王朱柏(公元1371—1399年)朝谒武当山天柱峰。寻张三丰不得。写有《赞张真仙诗》一首。诗云:“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明太宗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祟尚神异之说,奉祀武当玄帝。张三丰是明初武当山最有名的道士,也祟尚玄帝,因此,朱棣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一则可以点缀升平。收揽民心,二则可求道法仙药,以养生延寿。朱棣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此后又多次派人寻访,如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邀请真仙张三丰;次年.再命张宇清寻访;永乐十年至书于张三丰弟子孙碧云寻找张三丰,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云: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肤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同时还有《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朕敬慕真仙张三丰老师”。据明代笔记和方志记载,永乐十五年.朱棣又命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钦奉太宗皇帝玉音赉香暨御书。入蜀之鹤鸣山天谷洞。结坛诵经,祈告山灵。迎请真仙张三丰先生”。同年.再遣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虽然成祖并未访到张三丰.但由以上记载可明显看出他渴见及仰慕张三丰的心情。
    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武当山保存有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募资铸造的《贻赐仙像》铜碑,碑首为篆额、中为英宗之制,下为张三丰像。制云:“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世之功。旷世一逢。奇踪罕见。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异,雅思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完。得仙家之玉诀,饵金鼎之灵膏,是以名隶丹台,神游玄圃。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化之妙。兹特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于戏!蜕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绝伦,益动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来英。”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命孫碧雲到遇真、五龙、紫霄、南岩四处勘查测量,定其规制。为营建工程作规划设计。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命工部侍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