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教人物

孙碧云

         孙碧云(公元1345一1417年),陕西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幼年颖悟,愿欲学仙,年十三入华山为道士,“寻锼刀之踪,追希夷之际,岩栖屋树,服气养神,探黄老经旨、周易参同与夫儒释,诸子史书,罔不熟读,研精覃思,固有年矣。《华州志》载:“半截山……有孙碧云道庵,庵下溪中.有巨石大窝.世传孙碧云受张三丰仙人之道术。驭鹤引凤”。并称孙碧云“受张三丰之教得仙。明太祖高皇帝洎成祖,俱有征召谕赐之宠”。明代《山志》中有永乐皇帝《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曰:“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敬仰钦慕之诚.尔往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这些资料表明孙碧云是张三丰的弟子。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明太祖因梦遣奉御张武等人请孙碧云至京。命住朝天宫,遣官赐衣。十二月十一日第二次诏见碧云,朱元漳问“三教之说,其优劣如何?”孙碧云回答说:“于道言之,则无优劣之辨。教虽分三道,乃一也。推其亘古至今,历代以来,圣帝明皇在中原大国.南面垂衣而理世.咸称为尊君。岂不为优乎?其四海八方化外,偏帮小国。共入会同而咸来朝贺.北面顿首。三呼再拜而称为微臣,岂不为劣乎?而宣圣孔子,陈三纲之礼,五常之教,万代则之,而历代祟奉,岂不为优乎?而太上训道德无为,修身治国之玄理,演清静太朴,正己正人之圣化,上古明君。成为准则,而称为善治岂不为优乎?而释迦文佛,出自西域,而教流东土,谈检身治心真实之微言。说过去未来不虚之因果。若尊而守之,则超出于地,岂不为优乎?若此三教之说,途虽殊而归乃同矣也,虑虽百而致乃一也,本无优劣之辨”。此番议论,朱元障听后大悦,后来对孙碧云说:“朕便是轩辕。尔便是广成”。实际上孙碧云的这番话阐述了张三丰系的三教归一的思想。次年正月,孙碧云迁居兰州金天观。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召其至阙下,敕授道录司右正一职事,赐御诗一章。并对礼部尚书吕震下圣旨说:让孙碧云到武当南岩办道修行,并准许他自由往来天下福地,修行云游。同年三月,明成祖又命他到遇真、五龙、紫霄、南岩四处勘查测量,定其规制。为营建工程作规划设计。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碧云对门人说:“教门已兴,吾将往也”。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遥空礼谢,端坐而逝。驸马都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侍郎郭进闻讣,磋悼不已。孙碧云故后葬于桧林淹。太易子作《碧云集》行之于世。他是武当山榔梅派的开山祖师.该派又称“武当本山派”,主要在南岩宫等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