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道教,是南北朝道教的延继与发展。主要表现为茅山道系的延续与发展。从隋代的王远知.苏元朗.唐代司马承祯.吴筠,五代杜光庭,均出自茅山道,一脉相承。特别是在唐朝,道教作为皇族宗教,曾一度呈现出十分隆盛的景象。唐室一是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在社会风气尊重门阀的当时,可以显赫自已的高贵出身;二是为更好地利用神权维护其统治,要宣扬自已有一位崇高的护国神;二是为利用道教教化黎民百姓.以安定社会;四是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需要採取扶持道教以抑制佛教势力的措施,故而自认太上老君李聃是自已的族祖,道教是皇族的宗教。道教也利用这种微妙的关係,大为发展教务。由于盛唐文化思想的灿烂发展以及佛道之争的影响,促使道教向义理化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主要表现在茅山派道士及四川天师道之大量造作道书,使道教教义更具理论色彩,同时斋醮仪式亦更为完备。主要表现为:
一:确定了老子的教祖地位,《五千言》被尊为道教的圣经。
二:纳儒,援佛入道及从道教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使道教向义理化发展前进了一大步。
三:锺吕金丹(内丹)道的崛起。
四:杜光庭之完成道教斋醮仪式。
五:出现了《阴符经注疏》.《玄纲论》.《坐忘论》.《入药镜》等重要道书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