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 > 周易专区

义理与象数相得益彰(一)

义理与象数相得益彰

—— 学用《易经》之心得

黄 新 安

(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有一“国粹”,一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是——《易经》。

《易经》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它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外交、伦理、民俗、宗教,乃至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学、信息、气功、艺术、乐律、农业、渔业和制造业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经》的主要作者谓之:“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是指远古的伏羲、中古的文王和近古的孔子。

《易经》的表达分有三个系统,它们是:符号系统、文字系统和图表系统。符号系统由八经卦(三画卦)和六十四别卦(六画卦)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都由阴爻(-—)与阳爻(—)两个符号依一定的次序重叠组成;文字系统的特点,在于用文字对卦象、爻象进行说明,它分有“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和“系辞”五种;图表系统的特点,它是用图表来阐述易理易数,它主要有“太极阴阳八卦生成图”、“伏羲先天八卦图”、“文王后天八卦图”、“河图”和“洛书”五种。

《易经》的版本,据考古资料表明,分有三个蓝本,它们是: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和周朝的《周易》。《连山》、《归藏》在社会上失传已久,如今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周易》。至于《周易》能否与《易经》等同相称,这是学术上的问题,具体结论有待易学界的行学家去加于认定,而这些情节学易者必须心里明了,或许能厘正某种纠缠不清的学术问题。

《周易》是由《经》、《传》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本文,后者是解说。《经》由六十四卦及所附解说的卦辞和爻辞构成,从体裁上《经》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解说经文的《传》共有十篇,又称作“十翼”,它们是:《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曾几何时,在易学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里,出现了两个在观点上有明显差异的学术派别,它们是:“义理易派”和“象数易派”。

千百年来,两派在学术观点上的争执和摩擦、诋毁和排斥,可言从未间断过,最典型的莫过于宋代的“朱程之争”(朱熹与二程兄弟)。此种现象,是易学界的隐患、盲点,还是什么?曾经困扰过笔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一九八八年,在笔者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地理风水事件”,从而刺激和诱导了自己正式进入“易学”之门。因事件的情况复杂,加上确实令人伤感和恐惧,故在此就不作细述,请谅!

近十八年来,笔者在社会上,所收集到与易学有相涉的书籍画册已逾千本,光书名为《易经》或《周易》的书就有一百五十多册(套)。此外,还拜会过易学界的专家、学者、前辈和学友二百多人。

有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及易学中义理和象数两派争论之题,现笔者将一些自己肤浅的见解,与天下同道加以商榷:

(一) 义 理 易

从众多经典著作和资料文献中总结,义理易的理论依据全部源自《周易》这本书,而其关键点可归纳为“五辞义”,它们是:“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和“系辞”。

卦辞—— 是对六十四卦的卦象说明,亦即是每一卦的占断。相传是周文王所撰写。

爻辞—— 是对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有用九和用六)的爻象说明,亦即是每一爻的占断。相传是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共同撰写。

彖辞—— 是对“卦辞”的解释,它从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相传是孔子所撰写。

象辞—— 其分有“大象”与“小象”两种。“大象”是对卦的全体说明,但与“彖辞”不同,它是将六爻别卦还原成三爻的经卦,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说明全卦。“小象”则附在每一爻的后面,以说明每一“爻辞”的意义。相传是孔子所撰写。

系辞——其是对《易》的整体概论,使《易》不仅止于占卜,更提升成为高度的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篇极为重要的论文。“系辞”本来是指文王、周公,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辞”、“爻辞”;但在此处,则是指孔子系在整部《易经》后面的解说,也称作“大传”。

众所周知,哲学的概念,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它从大范围、广角度、深层次地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它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将自然与人生合一的哲学思想,被尊称为“天人之学”。

时至今日,《周易》在伦理、思想方面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形式,从而成为规范人们的言行,指导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简而言之,谁若能吃透由易理的实用哲学思想所演化出来的“方法论”,那么,阁下在解决任何方面的问题时,都会游刃有余。

下面就“五辞义”中某些章句的哲理或寓意,与大家一起探讨:

《周易·蒙》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此卦是论教育为主旨的。当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混乱蒙昧的状况,危机四伏,使人内心恐惧,产生抗拒心理,以至重私利,轻公益,趋向保守,缺乏进取心。因而,启发民智,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工作。而教育的原则,首重自然感应,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可强求。教育为百年大计,应把握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教育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作,动机必须纯正,而且坚持到底。

《周易·师》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此卦是论战争和用兵的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以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用兵的原则,首重纪律严明,统帅必须刚健中正恩威并济,不可刚愎自用。作战应以安全为首要,指挥权必须统一。小人不能重用,即或有战功,也不可使其拥有政治权力。

《周易·家人》卦辞:“家人,利女贞”。此卦是论治家的原则。孝悌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延伸来说,攘外必先安内,《大学》中所说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以说就是来自这一卦。治家,首先应防患于未然。家庭以主妇为主体,应当具备柔顺、谦逊、中正的德性。治家要求宁可过严,不可溺于亲情,失之于过分宽大。在家庭中,每一分子都能各尽本分,相亲相爱,必然和谐,欣欣向荣。而治家最基本的原则,在于诚信与威严。

《周易·临》卦辞:“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此卦是论述做领导的原则。天下有事,有志之士不能坐待,应当积极参与,有所作为。但挽救危亡,必须结合群众,运用组织的力量,统御领导的才能就非常重要。而且时机稍纵即逝,监临必须及时。领导应以高尚的人格感召,以威信维持纪律,恩威并济,不可以诱骗为手段;应当运用智慧,运用组织。有知人之明,选拔贤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敦厚而不苛刻,始能人人心悦诚服,上下融洽,发挥组织力量,有所作为。

《周易·乾》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人大”。此爻的意思是,已经到了大展鸿图的权盛时期,应当选贤与能,跟有作为的人共同辅佐伟大人物,以展抱负,造福万民。

《周易·蛊》上九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此爻的意思是,赞美有高尚气节的隐士式生存。能够淡薄名利,置身于事外,将浮世看成过眼烟云,尚且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周易·艮》初六爻辞:“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此爻的意思是,一切需要停止的人事行为,最理想的境界为停止在行动没有发生之前。

《周易·坤》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卦象的寓意是,“坤”象征大地的形象,配备柔顺、祥和、纯正的性情。君子应当效法大地深厚、负载万物的情怀,具备无穷的德行;包容、广阔、光明、远大,使各种类的物,都能顺利的生长。

《周易·恒》象辞:“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此卦象的寓意是,自然界的雷与风,经常不停地活动,相互助长,象征长久。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日常行动,虽然可以随机应变,但自立立人的大原则,必须坚持,不能改变方正的准则。

《周易·大有》象辞:“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卦象的寓意是,高高的太阳在天上,普照万物,引伸为大有收获。王者以广大的天下为所有,必须讲求统治方法,否则邪恶将乘隙而生。因而,君子必须制止邪恶,显扬善行,以顺应至善至美的天命。(注:“休”是美好的意思。)

《周易·系辞》下传云:“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此段话的意思是,想背叛的人,说话会有惭愧的表情。心中有疑惑的人,说话杂乱无章。有修养的人,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诬蔑善良的人,说话游移不定。有失操守的人,说话含糊不能直截了当。由一个人的说话,就可以判断他当时的心态,进而可判断他的人品。

综而言之,首先,义理易的学术范畴,全部源于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它依托宇宙为框架,采用朴素的辩证法,独特的逻辑思维,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存、变化和发展过程,通过归纳推理,建立起庞大无比的——哲学体系。其次,义理易深邃的哲理,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和“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系辞”作为表现形式,它可直接引导人们确立规范的行为,指导人们如何解决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劝勉人们应当自强不息,把握时机,造福社会。

(二) 象 数 易

开宗明义,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因人能够认识大自然、顺应大自然,并能利用大自然间的一切可用之物,而营造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故人被尊称之为“万物之灵”。

然而,有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是人与人之间,在自然环境条件相对等同的状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诸多方面的差异?像寿与夭、富与贫、贵与贱、智与愚、成与败、健康与残疾等。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无数先贤先哲,花费无数的心血,有些人甚至耗尽毕生的精力,去探究上述问题的成因,求知其变化的真谛。事到如今,学术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种系统的学说,由于此学说不同于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直观明辨,故冠称为“玄学”,又被称为“预测学”。

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可找到佐证,“玄学”的学术根源出自《易经》。至于“玄学”是不是《连山》和《归藏》的传承,这些就要麻烦考古学家们去考证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的核心内容与《周易》是同宗共祖的。因而,或许可以这样说,“玄学”是“象数易”的别名。

《周易·系辞》上传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象数易中,有五种特定的概念:即是“阴阳”、“五行”、“八卦”、“数理”和“时空”。它们属于易学的学术要素,并各有自己的意义,但相互间是不排斥的。可将它们简称为“五要素”。

所谓阴阳它是以“性属”的概念,把事物区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性质,即相对积极的一面称为阳,相对消极的一面称为阴(如刚柔、动静、天地、男女、明暗、强弱等等)。阴阳两性,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阴阳两性的变化,遵依四个基本点:它们是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而消长和转化,必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五行它是以“行属”的概念,将事物的变化机制归纳推理为一种体系,即俗称的五行学说。五行的名称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各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变化规律,相互间又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如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相助和合化等。具体情况,则要看其所处的时空条件。(提示:五行的概念,不是指定为某一具体事物本身,而是指事物“运行”的变化体系。)

所谓八卦它是以“类属”的概念,将无限的事物,归纳分成八大类族,把有共性的自然现象、人、事、物、时间、空间和数目等集约为一类,也叫一卦。八卦之名称,它采用人们最能直感的“物质”作为科目总代称,即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八类族事物,相互间可交叉发生作用和变化,而要发生作用和变化,必然受制于其当时的时空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八卦在阴阳性属上,各有自己的属性:如乾、震、坎、艮属阳,坤、巽、离、兑属阴;在变化体系上各有属于自己的五行:如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坎属水,离属火,坤、艮属土(提示:详情请查阅“八卦万物类象”之章节)。

所谓数理言至“数”的概念,其广义的可算两种:一为“数目”,即位置排序;二为“数量”,即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而易学对“数理”的研究,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古人对数感兴趣,不单单是对数目和数量之义,更多的是,对可生成无限数的“基本数”: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作零)。看似简单的数,如果跟阴阳八卦的理论相结合,其所产生的神奇效应,就相当微妙了。在易学图表系统里所表达的,就是对数之应用的绝世佳作(例如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洛书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五立极)。而在现代科学中,十个基本数,在电子计算机上的应用和电磁波转化信息方面的特殊贡献,是众人皆知的。

所谓时空“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在新华词典中已有明确定义,此处就不赘述。而在易学中,时空之义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它的代表作就是“六十花甲”,即甲子、乙丑……壬戌、癸亥。六十花甲,是中国人的祖先在人与自然抗争的漫长岁月里,根据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情况,结合自然界各种人、事、物的内在联系机制,采用阴阳、五行、八卦和易数的变化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图谱”,或可叫“花甲图谱”。花甲图谱的排序非常有逻辑性,也非常有可操作性;它归纳了自然界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即任拣一组干支,都可将其特定的时空意义有所解释。诚然,像这种可与生物基因图谱媲美的时空密码图谱,它既是神秘文化遗产的“和氏璧”,也是易理预测学的生命线。

以上所概括的“五要素”是象数易的精髓,学者们为了方便,称之为“阴阳五行学说”。就目前而言,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阴阳五行学说,已演变出五种专业:即,中医学、相理学、命理学、易占学和地理学,它们全都属于预测学的范围,亦简称为“山”、“医”、“命”、“相”、“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