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有一利必有一弊,无形中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练推手,从而导致了现代推手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员不练拳架专练"推手",舍本求末。一般人在推手中练平圆、练立圆、练腰胯劲等等,而与拳架脱节。因而难以产生太极高手。真正的推手功夫是在拳架中练出来的,推手只是对意与形的检验,是否能够将拳架中练出来的技击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已。因此,练习太极推手要注意“听、灵、沾、粘、缠”五个要诀。
一、听: “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耳听的功能、触觉功能和气场感应功能。这些功能的获得,主要通过在长期的拳架练习过程中,耳听会越来越灵敏,动作会越来越匀称,“浑元一气”也会逐渐产生。耳听灵敏了,稍微响动,即会觉察;动作匀称了,才会感知对方的不匀;有了“浑元一气”便会进入“不知而知,不觉而觉”的境界,使耳听,触觉和气场感应等功能,上升为妙不可言的知觉反应。只有以听为先导,推手时才不致成为盲人瞎马,临深渊而不知。
二、灵: “灵”的含义是指形体轻灵,意念虚灵,“灵光显现”通过拳架轻而正的练习,将会通身产生高度的协调,意念和形体保持高度虚灵,身体某部出现灵光(即辉光)。练拳架时如果虚实不分明,那末在推手时很难化解对方的封手(对方会往己方的死角推),练拳练松到脚底下会有根,有根不容易被对方推出去,虚实分明转化灵,对方虽然推的是己方的手,化解要用要跨骑脚的灵活转换。
有了如此之灵,推手时才可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放对方”;也只有灵,才可能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彼已动,己先至”。
三、沾: “沾”即依附或略有接触之意。推手时,在与对方接触上以后,就要通过接触点轻轻依附到他的身上,逆来顺受,随之而动,彼用多少力,我称多少力,处处注意不让其通过接触点将力传于我身,使之不能得知我的重心的变化,因而控制不了我的变化。这和推手的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相吻合。“沾”的具体练法、用法,必须在明师的心传、口授、身教之下,才能真正掌握好。
四、粘 : 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谓之“粘”。推手中的“粘”是要像“伤湿止痛膏”一样贴住对方接触自己的点上,而且是分量极轻的贴附,不至使对方感觉到力的存在,但又可牢牢粘贴对方,使其不易脱离,从而通过粘着点,处处探寻对方的重心点,控制对方,使其处处不能得劲。此即“我顺人背谓之粘”也。这也合于推手的第二层意念“控制人”。
沾连黏随是太极拳的术语,是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沾连”,是沾连住对方顺从不离,不与之发生对抗,以感知对方劲路去向和大小,其中含有走化对方的“化劲”。所谓“黏随”,是如胶一样黏住对方,彼去我随而不使逃脱,其中含有黏逼对方的“黏劲”。推手时不仅仅双手要沾连黏随,身法、步法也要有沾连黏随之意,随人之动而伸缩进退,不先不后,处处顺应对手的变化。
五、缠: 缠,有缠绕,纠缠之意,如绳捆索绑。“缠”字的真意即不顶不丢,在推手实战中,“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但不是置己于被动地位任人摆布,而是主动去适应对方的动作,顺彼伸而屈,用弧形走化的动作引领对方的攻击而使其落空。“不丢”是人去我随的动作,在黏住对方随彼屈而伸的同时,还要微微送劲,逼使对方陷于不利或不稳的境地。在推手时和对方一接触,立即使对方感到如陷天罗地网,有手不能用,有脚不能动,神呆气滞,茫茫然不知所之。当达此境界时,接触点控制对方,非接触点亦控制对方;接触点可以发放对方,非接触点亦可发放对方。在自己的神念,气质的作用之下,发放对方如打“稻草人”。这也吻合于推手的第三层意念,也可以说是“浑元一气之道”的体现。在此境界之上,功夫一日精于一日,如能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自然能得太极之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