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文化

浅论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太极拳,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那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修性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蕴含着的东方哲学韵味的深刻内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认识。这充分说明,太极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发展、普及、推广太极拳,让国内外人民体验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一 太极拳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它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陈王廷在祖传拳术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了太极拳。所以太极拳不但具有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而且招势也集诸多武术之长,内容丰富,功能多样,便于普及。

与其他武术门类相比,太极拳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文化拳,它包含有十大文化元素,即社会性,哲学性,医学性,艺术性,军事性,文学性,民俗性,娱乐性,伦理性和宗教性,可以说,儒、道、佛、医、哲、美等无所不包。它以“中庸”为体,以“无用”为用,集儒家的“仁义为本”、佛家的“慈悲为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诸多理念于一体,融入了中华医学、哲学、美学的精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在武术上集中展现的历史产物。可以说,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理之根,道家的内丹修炼术是太极拳内功的主要依据,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太极拳缠法的依据,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中国传统兵法一脉相承,中国的传统美德赋予太极拳独有的神韵。以上精神,可以系统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拳理之根。

周易》的太极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根本。《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太极”学说。它利用统一的、进化的、互补协调的观点对待万事万物,视宇宙为一个大太极,人体为一个小太极,从而认识宇宙、人体的运行规律。太极拳的创编者和继承者,正是在这种太极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建立和不断完善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如要求习练太极拳者要“天人合一”、“身心双修”、“养练结合”、“形神兼备”、“动静相间”、“内外兼练”、“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松而不散”、“柔而不软”、“活而不浮”、“沉而不呆”、“曲中有伸,伸中有曲”、“有节奏而不间断”、“有神采而不神采扬”等。

二、道教的修身养性、导引吐纳术是太极拳内功功法的主要依据。

道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鲁迅先生甚至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养生术的精华,在于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以运动锻炼内分泌腺为重点,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身心性命相平衡的目的,从而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增强生命活力。所以练太极拳的人,练真气运行法,打通前后三关,要比一般人快得多,其根本原因,即在于太极拳运用了道家的修炼之术。

三、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太极拳缠法的依据。

中国传统医学,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辨症施治中的整体观,亦即人体是一小宇宙的观念;二是阴阳平衡论;三是经络学说。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与这三个特征极其一致。太极拳,特别是陈式太极拳,讲究“缠丝劲”,陈鑫讲“太极拳,缠法也”。太极拳的缠丝劲,正好与中医的经络学说完全一致,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独特拳理拳法。

四、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孙子兵法》一脉相承。

太极拳的技击原理,是和中国的传统军事学一脉相承的。许多拳论,不论是陈王廷的《拳经总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还是武禹襄、李亦畲等名家对拳理的论述,都与《孙子兵法》一些论点脉脉相通,不难看出太极拳的技击原理的确继承了我国军事思想的精华。

五、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赋予太极拳独有的神韵。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同西方的美学思想有许多差别,最突出的是中国美学思想更重视阴阳和谐、虚实相生、明暗相衬、形神兼备,尤其更重视神韵。而这种美学思想,早已渗透到太极拳理论和实践之中。如练太极拳在要求身法端正、动作和谐等规矩的基础上,要求习练者具有一种太极神韵、韵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味儿”。再如,太极拳之拳架,由于造型美,动作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互换,快慢相间等等,使人产生情景交融的美感意境,可谓“虽曰习武,而文在其中”,而且理在其中,情在其中,景在其中。久而久之,必然会趣味无穷,其妙无穷。

太极拳无所不包的文化内涵,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纵横弛骋的天地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源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从太极拳诞生之日起,这类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连绵不绝。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太极拳的文章、书刊更如满天星辰,争相夺目。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学科对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着锲而不舍的探讨。这中间,既有如何继承、应用和发展太极拳文化,以及太极拳相对其他拳种的独特性,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关系,与易文化,与佛、道、儒文化的关系,与美学、力学的关系,又有太极拳与中华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的内在联系,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修身养性功能,太极拳在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中的地位,进而带动对中原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等方面的探讨。作者中,既有学者、专家、太极拳研究者,又有太极拳习练者、武术工作者。从文章形式看,既有长篇专著,又有散见于报刊的文章、体会、心得等等。由此可见,太极拳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太极拳具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发明。太极拳所蕴含的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民族特点和朴实的民族风格,不仅使它成为中华武林一枝奇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普及、推广、保护太极拳这一文化品牌,有利于继承、丰富和传播、振兴民族文化,而且可以将它作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作为对外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使世界人民通过习练太极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东方文化,从而使东西方文化达成一种平衡。

二 太极拳的多门艺术交溶,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和对事物感觉效应的训练,丰富想象力。

太极拳的艺术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具有艺术表现力,看好的太极拳表演可以受到感染,从姿势优美、造型生动的拳式中感受到内在的向上激情、健康的生活信念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的尊重、宽容等。二是太极拳包含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可以借鉴的元素。它的理论、技术和美学架构都是多元的融合,它对于节奏的处理和人的内在潜力挖掘,都有很强的艺术创作和发挥空间。

体育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有运动员表演和观众欣赏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太极拳既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具有人体运动的一般审美价值,又是一种武技,能表现人在攻防技击时的技巧和能力,所以又具有一种技击性的神秘色彩和审美价值。同时它既有单练又有对练,既有套路训练又有对抗性练习,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欣赏需要。太极拳在产生过程中,得到了加工、改造、提高,因而它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太极拳有其特殊的观赏价值,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因为太极拳存在于民间,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使太极拳对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每逢冬季农闲或庙会、春节、赶集时,常有太极拳爱好者当场献技,还常与舞狮舞龙相结合,自发地进行表演,不收钱物,不较胜负,演者观者都自以为乐,各种类型的有组织或自发的太极拳表演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季节性的民间太极拳表演已成了一种民俗时尚,是中国民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民间许多喜庆集会活动中也常有太极拳表演。

此外,还有许多有组织的武术比赛或表演,也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其中有许多太极拳爱好者,他们观看的目的在于观摩、学习,而一般观众则是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艺术是供人们欣赏和娱乐的,太极拳也具有与艺术同样的观赏价值。

就太极拳的诞生过程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多门艺术的融合过程。从太极拳的动作设定到运行路线,无不体现着与音乐、与美学以及与书法等艺术的结合。

音乐创作讲究节律、韵律和旋律,太极拳的套路也同样讲究节律、韵律和旋律。金刚捣碓、六封四闭、单鞭等招式在太极拳套路中的多次出现和东西南北的方位变换,就是其节律和韵律的体现。而整个套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身法舒展大方,连绵贯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随。虚实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的要领包含于每一个动作之中,正如音乐之旋律萦绕于整个乐曲之中。所以,优雅飘逸、隽永空灵的音乐使人大脑安详、心情舒畅,博大雄浑、劲健强烈的进行曲则令人亢奋。



太极拳与音乐之间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平静、空旷、广阔的地方,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练功,很容易使人入静、放松,这一点许多练功者都深有体会。而练太极拳对音乐工作者也起了促进作用,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放松自己,使精神与注意力更加集中。可见,太极拳与音乐是紧密相关的。如太极拳在意识、呼吸、动作等方面,使全身内外协调,构成了锻炼方法上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这对于抚琴练习大臂的放松都有很好的帮助。因为二者的要领是一致的。此外,太极拳还能培养耐心与坚强的意志,这是音乐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太极拳的练习使人耳聪目明,而良好的听觉是音乐工作者的法宝。

同样,音乐也能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更加有效地练功。它创造一种氛围,使人心绪稳定,疲劳感分散。从事一些音乐活动,还能陶冶情操,增强协调能力,强化对事物的感觉效应,提高想象力。毋庸置疑,音乐与太极拳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两者都是古湛精深、含蓄神秘的艺术,它们必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美学方面,中国的美学思想十分重视均匀对称、整齐秩序、节奏和谐、韵律优美且多样的统一,即多种形式因素从差异、对立转化为协调一致,以达到“不齐之齐”、“乱中见整”,于不平衡中见平衡,于无秩序中见秩序。太极拳就揉和了这种美学思想。太极拳行拳具有一定规律,即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进先退等。这样行拳使人觉得包容了整个空间,给人以完整的对称感且不拖泥带水,同时给交战对方以错觉。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这就充分体现了美学思想。圆是最美的图形,也是最完整的。太极拳不支离破碎,又给人以动感,且有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之能,左右手相互配合(如云手),构成圆的运动,显得舒展潇洒。身体得到充分舒展,能够舒筋活血,有利于健康。太极拳中的内气运行也是圆的运动(如气功中的大、小周天),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周天运行。圆的运动是能量的互继,力量的承接,生命的延续。“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能量循环。形成循环往复运动,又能寓静于动,寓动于静,显得飘忽不定,不知着力点在何处,常令对手迷惑。现在的太极拳表演就是利用它的美学特征,使人观看时觉得左右对称,上下一致,前后协调;看似静,又在动;静的有规律,动的有节奏;看似柔,实是寓刚于其中,确实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太极拳的整体美,用太极拳名家陈鑫的话来概括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侔,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是,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因此太极拳整体化一,高度统一,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从外观上看,散而不乱,每一手足运用,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且布置得天衣无缝,从而达到了太极拳完善的整体美。

武术与书法同属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以其独特的光彩流传于人间。武术与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相得益彰。太极拳中洋溢着书法艺术之神,书法艺术中也渗透着太极拳的刚柔之气。

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杨式太极拳简洁舒展,吴式太极拳柔化轻松,武式太极拳紧凑舒缓,孙式太极拳行云流水。各式太极拳中无不体现着书法艺术的韵味。

太极拳十三式包括:扌朋、捋、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中定,都以“八卦”、“五行”为中心,以相生相克为精要,讲求阴阳、沉浮、刚柔、上下、内外诸矛盾的辩证统一。书法则以中锋、侧锋、偏锋、裹锋、衄锋、圆笔、方笔为运笔的基本手法,讲求黑白、精细、直曲、方圆、向背、燥润、疏密、动静、刚柔等“阴阳互补”形式,崇尚朴、韵、法、意、态、质、情、趣。如赵孟钣帽柿榛睿?逍沅烊鳎?髯?踩螅?睬笃秸?煌豸酥?男胁荩?缜宸缟?洌?髟氯牖常?烊髯匀纭J榉ㄒ帐踔忻扛鲎侄加τ泄潭ǖ闹匦模?中蔚目碚?⑶嶂亍⒉及椎榷家?嗌?嘁耍?诔廖戎星笊???冉≈星蟊浠??源锏骄?於?倬ⅰ⒁馓?匀弧⑵?笊??木辰纭?杉??榉?乐幸苍⒑?盘??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