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920
1920年春 北平体育研究社改名为北京体育学校,许禹生任校长。
1919年10月 孙中山为精武会十周年纪念题赠“尚武精神”四字,并为纪念特刊《精武本纪》作序。序中认为弘扬技击术“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
1918年9月 李存义、张兆东摔天津中华武士会成员数十人至北平中央公园参加万国赛武大会。临期,“擂主”俄国力士康泰尔不知去向。“赛武”被该为 “演武”。据载,天津武士韩慕侠(约1882-1954)先期在六国饭店击倒康泰尔,故其不敢登台比武。
1917年初 北平体育研究社附设体育讲习所,培养擅长体育、武术的师资。
1916年 精武体操会改名为“精武体育会”。在传习武术的同时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10多个体育项目。
1915年4月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人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
1914年 马良在山东济南成立“武术技术传习所”,推广由他主编的《中华新武术》。
1912年11月 北平体育研究社成立,许禹生(1878-1945)任社长。该社的宗旨是: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才,达到强身保国的目的。社址设在北平西斜街。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21-1930
1928年10月 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术国考”)。国考分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套路表演,依评分取得正试资格。正试的内容包括徒手对抗的“拳脚门”(散打)和“摔角门”,持器械对抗的“刀剑门”(短兵)和“棍枪门”(长兵)。正试比赛不按体重分级,三打二胜,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统一的护具规定和要求。
1928年6月 中央国术馆成立,发起人张之江(1882-1966)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该馆工作范围包括开展武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武术刊物,进行全国武术管理。教学强调泛学博通,要求学员练打兼能。
1924年 民国第三届全运会首次列武术套路为表演赛项目。此后,全国运动会中都设置武术套路表演赛,武术进入了西方舶入的体育竞技场。
1923年4月 马良、唐豪和许禹生等联合发起在上海举办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进行武术观摩交流。
1931-1949
1936年6月 我国武术选手随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代表团赴德国柏林表演武术。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 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国术场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来自该馆和21各省、市的438人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项目中正式增加了“搏击”(拳击)。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 民国第五届全运会设国术锦标赛。赛会在南京中央体育场内新建的国术场举行。设拳术、刀、剑、棍、枪五项对抗赛,还设有摔角、射箭、弹丸、踢毽、测力等比赛。
1950-1960
1960年 中国青年武术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该国第二届全运会“友谊晚会”做精彩表演。
1959年9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设有武术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25个省市的17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和表演。
1958年 制订了中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由国家体委批准后公布实施。
1958年9月 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第一任主席李梦华。它是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团体会员,是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武术运动的唯一合法组织。之后,在上海、天 津、浙江、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也相应成立了武术协会和研究会。
1958年8月 国家体委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体育学院院长座谈会。会后,北京体院、上海体院、成都体院相继设立了武术系。
1957年 一些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把武术列入了教学课程。
1956年 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在北京举行。
1956年 国家体委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内容简明,易学易练,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写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它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发扬了传统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挤的基本要求。
1956年 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第一部全国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有关于武术的内容。
195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
1956年3月9日 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同国家体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方法,传授推广。”
1955年3月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成立。
1954年 国家体委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组建竞技执导科武术队。
1953年11月 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项目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有145名运动员做了拳术、器械、对练、短兵共332个项目的表演与比赛。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政务院副总理贺龙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组织了武术优秀项目赴京表演团到中南海怀仁堂汇报表演。朱德看后说要珍视几千年的传统。
1952年 武术作为体育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中出现。原国家体委直属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沈阳体育学院,先后开设了武术专业课,随后陆续成立了武术系。
1952年 武术被国家体委列为推广项目,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组织开展对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推广工作。
1950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
1961-1970
1965年9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表演项目,来自全国17支代表队的78名运动员进行了260多项表演。
1963年 北京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武术研究生。
1961年 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编写出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
1961年 修订出版《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武术在小学体育课中每学期为6学时,中学为8学时,使学校的武术教育机制列入正常轨道。
1960年 中国武术队随周恩来总理率领的访缅友好代表团赴缅访问表演。
1971-1980
1979年9月 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在石家庄市举行,共有28个省、市的336名运动员参加。国家体委调试点单位武术散手代表队与河北选拔的武术散手队进行了公开的表演。
1979年5月 围绕传统武术挖整工作,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了首次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来自全国29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284名运动员表演了各种流派的武术项目达510项。
1979年1月 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并组成武术调研组到全国13个省、市进行了较广泛的考察。
1978年11月16日 邓小平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赠“太极拳好”四字。
1978年 国家体委成立武术散手调研组,分别在湘潭和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武术界特别是部分老武术工作者的意见后,写出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1976年8月 全国武术汇报表演大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共有25个省、市参加。会上120名黑龙江运动员进行了集体太极拳表演。
1974年9月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来自20个省市的38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
1974年9月 中国少年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4年6月 中国武术队代表团应邀出访墨西哥、美国。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在白宫前接见了武术代表团全体成员并观看了武术表演。
1991-2000
2000年11月22日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在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武术健身为重点,抓住推动传统武术发展、推动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推动武术产业化发展三条主线,提出了试办全国武术运动会,从在武术市场创办名牌入手,闯入更为广阔的体育市场等新的举措。
2000年11月21日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指出,武术是整个世界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待武术活动,一定要有“阵地意识”、“政治意识”。
2000年11月20日至22日 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行业体协,各直属体院的武术主管领导和武术协会代表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武术协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武术协会委员117人,常委25人,副主席17人,李杰连任主席,严建昌连任秘书长。会议表彰了在过去四年中成绩突出的十佳运动员、十佳教练员和十佳裁判员,还表彰了在武术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会议期间,讨论《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武术体系框架》和《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文件。
2000年11月1日至4日 第五届武术亚洲锦标賽在越南河内举行,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和表演。中国队共夺得16枚金牌,其中包括套路13枚,散打3枚。越南队获11枚金牌,中国台北、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伊朗队各获2枚金牌中国澳门、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队各获1枚金牌。缅甸和菲律宾也获得了奖牌。中国武术代表团共有1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亚锦赛。本届比赛设套路和散打两大项,其中套路项目包括长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等男女各10项。此外,还增设了长拳三项全能、南拳三项全能和太极拳两项全能等男女各3个全能项目;散打比赛只设男子项目,共10个级别。为提倡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还特别增加了50岁以上男、女太极拳24式比赛。
2000年10月31日 在越南河内举行亚洲武术联合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上,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志坚为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
2000年9月30日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尝试性地举办了中俄散打交流赛,以刘保杰、韦庭峰、王子岳和李铁峰组成的国家散打代表队,以3比1战胜了来访的俄罗斯散打队。
2000年9月 全国武术少林拳大赛在河南登封举行。
2000年9月7日至9日 在“华兴杯”2000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福州举行。来自全国31支代表队的19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2000年7月17日 在东京举行的第20次亚洲武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武联代主席李志坚当选亚武联代主席。
2000年7月15日 第二届中国功夫与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中国队取得胜利。
2000年7月3日 澳门武术总会第五届行政人员就职典礼在澳门万豪轩举行,五十多位新一届行政人员由冯志强会长带领进行了宣誓就职。
2000年6月20日 国际武术联合会第十二次执委会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武联医学委员会和《国际武联兴奋剂检查条例》。会议还决定从2001年第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起部分采用新的国际竞赛套路;从2003年第七届世锦赛起全部使用新的套路。
2000年6月20日 国际武术联合会第十二次执委会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当选为国际武联代主席。
1999年11月3日至7日 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香港九龙香港体育馆举行,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36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散手运动员120名)。中国队获得男子太极拳、女子太极拳、男子太极剑、男子南拳、女子南刀、女子剑术、男子刀术、女子刀术及散手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1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首。东道主香港队获女子南拳、女子太极剑、女子棍术、男子长拳、男子枪术、男子剑术共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二。越南队夺得女子南棍、女子棍术、女子长拳3枚金牌,列第三。
1998年12月 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中国武术健儿夺得金牌枚。
1998年11月16日 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大型武术歌舞晚会《武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
1998年10月15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十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1998年8月 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确定武术为第九届全运会项目,并在第八届全运会金牌总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金牌数。
1998年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成立局管课题《武术管理体制》研究小组。
1998年6月 召开了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授段仪式。
1998年5月28日-30日 首届“金圣杯”全球散打搏击拳王争霸赛在广东深圳举行。
1998年5月 全国武术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武术经济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组建武术集团公司的设想。成立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61人当选委员。
1997年12月30日 国家体委下发《中国武术段位制》。
1997年11月 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1997年10月 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运会所设28个比赛项目中,武术是唯一的非奥运项目,设金牌15块。
1997年7月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率武术代表团参加香港武术界庆回归大汇演。
1997年 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会会议在上海举行。
1997年 在日本举行以武术为主题的东北亚体育史学会第二届大会上,中国学者康戈武的论文获得大会唯一奖项“学会奖”。
1997年 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1997年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4月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上海体育学院为首家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5年 国际武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当选为国际武联主席。
1995年 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巴尔迪默摩举办,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运动员参赛。
1995年 中国武术协会新闻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95年3月 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名武术馆校评选活动的通知》。
1994年5月30日 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实际上在保留中国武术协会的名义下,增设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1994年12月 全国武术工作训练会议在天津举行。明确了武术的技术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和完善武术的竞赛办法,深入研究民间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制定了《武术裁判员管理办法》。
1994年10月 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在摩纳哥举行的正式接纳入会。
1994年8月 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北京国际武术太极拳邀请赛。
1994年 中国武术协会推出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和挑战赛系列赛事,开始武术散手商业性比赛的探索。
1994年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10月 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比赛项目除有套路外,散手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 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在河南温县举行。
1993年 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 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比赛项目有套路和散手,共设金牌7块。
1993年 国家体委群体司汇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和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召开了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增加武术试点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市郊一些中、小学中进行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案。
1992年12月 第二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四川江北县召开,会议代表400余人,会议总结了前10年的工作,提出了九十年代武术工作的方针、任务和长远目标。会议提出了对今后武术工作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表彰命名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首批全国“武术之乡”35个。
1992年 第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韩国举行,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
1992年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武术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1年 国家体委评定并命名了35个县、市(区)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1991年10月 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1991年10月13—16日 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武术套路和散手的比赛。
1991年3月 武汉体育学院成立体育系。
1991年2月 “汛华”散手擂台邀请赛在北京举行。
1920年春 北平体育研究社改名为北京体育学校,许禹生任校长。
1919年10月 孙中山为精武会十周年纪念题赠“尚武精神”四字,并为纪念特刊《精武本纪》作序。序中认为弘扬技击术“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
1918年9月 李存义、张兆东摔天津中华武士会成员数十人至北平中央公园参加万国赛武大会。临期,“擂主”俄国力士康泰尔不知去向。“赛武”被该为 “演武”。据载,天津武士韩慕侠(约1882-1954)先期在六国饭店击倒康泰尔,故其不敢登台比武。
1917年初 北平体育研究社附设体育讲习所,培养擅长体育、武术的师资。
1916年 精武体操会改名为“精武体育会”。在传习武术的同时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10多个体育项目。
1915年4月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人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
1914年 马良在山东济南成立“武术技术传习所”,推广由他主编的《中华新武术》。
1912年11月 北平体育研究社成立,许禹生(1878-1945)任社长。该社的宗旨是: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才,达到强身保国的目的。社址设在北平西斜街。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21-1930
1928年10月 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术国考”)。国考分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套路表演,依评分取得正试资格。正试的内容包括徒手对抗的“拳脚门”(散打)和“摔角门”,持器械对抗的“刀剑门”(短兵)和“棍枪门”(长兵)。正试比赛不按体重分级,三打二胜,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统一的护具规定和要求。
1928年6月 中央国术馆成立,发起人张之江(1882-1966)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该馆工作范围包括开展武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武术刊物,进行全国武术管理。教学强调泛学博通,要求学员练打兼能。
1924年 民国第三届全运会首次列武术套路为表演赛项目。此后,全国运动会中都设置武术套路表演赛,武术进入了西方舶入的体育竞技场。
1923年4月 马良、唐豪和许禹生等联合发起在上海举办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进行武术观摩交流。
1931-1949
1936年6月 我国武术选手随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代表团赴德国柏林表演武术。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 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国术场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来自该馆和21各省、市的438人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项目中正式增加了“搏击”(拳击)。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 民国第五届全运会设国术锦标赛。赛会在南京中央体育场内新建的国术场举行。设拳术、刀、剑、棍、枪五项对抗赛,还设有摔角、射箭、弹丸、踢毽、测力等比赛。
1950-1960
1960年 中国青年武术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该国第二届全运会“友谊晚会”做精彩表演。
1959年9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设有武术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25个省市的17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和表演。
1958年 制订了中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由国家体委批准后公布实施。
1958年9月 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第一任主席李梦华。它是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团体会员,是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武术运动的唯一合法组织。之后,在上海、天 津、浙江、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也相应成立了武术协会和研究会。
1958年8月 国家体委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体育学院院长座谈会。会后,北京体院、上海体院、成都体院相继设立了武术系。
1957年 一些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把武术列入了教学课程。
1956年 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在北京举行。
1956年 国家体委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内容简明,易学易练,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写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它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发扬了传统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挤的基本要求。
1956年 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第一部全国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有关于武术的内容。
195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
1956年3月9日 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同国家体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方法,传授推广。”
1955年3月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成立。
1954年 国家体委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组建竞技执导科武术队。
1953年11月 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项目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有145名运动员做了拳术、器械、对练、短兵共332个项目的表演与比赛。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政务院副总理贺龙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组织了武术优秀项目赴京表演团到中南海怀仁堂汇报表演。朱德看后说要珍视几千年的传统。
1952年 武术作为体育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中出现。原国家体委直属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沈阳体育学院,先后开设了武术专业课,随后陆续成立了武术系。
1952年 武术被国家体委列为推广项目,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组织开展对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推广工作。
1950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
1961-1970
1965年9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表演项目,来自全国17支代表队的78名运动员进行了260多项表演。
1963年 北京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武术研究生。
1961年 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编写出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
1961年 修订出版《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武术在小学体育课中每学期为6学时,中学为8学时,使学校的武术教育机制列入正常轨道。
1960年 中国武术队随周恩来总理率领的访缅友好代表团赴缅访问表演。
1971-1980
1979年9月 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在石家庄市举行,共有28个省、市的336名运动员参加。国家体委调试点单位武术散手代表队与河北选拔的武术散手队进行了公开的表演。
1979年5月 围绕传统武术挖整工作,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了首次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来自全国29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284名运动员表演了各种流派的武术项目达510项。
1979年1月 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并组成武术调研组到全国13个省、市进行了较广泛的考察。
1978年11月16日 邓小平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赠“太极拳好”四字。
1978年 国家体委成立武术散手调研组,分别在湘潭和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武术界特别是部分老武术工作者的意见后,写出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1976年8月 全国武术汇报表演大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共有25个省、市参加。会上120名黑龙江运动员进行了集体太极拳表演。
1974年9月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来自20个省市的38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
1974年9月 中国少年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4年6月 中国武术队代表团应邀出访墨西哥、美国。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在白宫前接见了武术代表团全体成员并观看了武术表演。
1991-2000
2000年11月22日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在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武术健身为重点,抓住推动传统武术发展、推动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推动武术产业化发展三条主线,提出了试办全国武术运动会,从在武术市场创办名牌入手,闯入更为广阔的体育市场等新的举措。
2000年11月21日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指出,武术是整个世界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待武术活动,一定要有“阵地意识”、“政治意识”。
2000年11月20日至22日 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行业体协,各直属体院的武术主管领导和武术协会代表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武术协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武术协会委员117人,常委25人,副主席17人,李杰连任主席,严建昌连任秘书长。会议表彰了在过去四年中成绩突出的十佳运动员、十佳教练员和十佳裁判员,还表彰了在武术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会议期间,讨论《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武术体系框架》和《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文件。
2000年11月1日至4日 第五届武术亚洲锦标賽在越南河内举行,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和表演。中国队共夺得16枚金牌,其中包括套路13枚,散打3枚。越南队获11枚金牌,中国台北、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伊朗队各获2枚金牌中国澳门、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队各获1枚金牌。缅甸和菲律宾也获得了奖牌。中国武术代表团共有1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亚锦赛。本届比赛设套路和散打两大项,其中套路项目包括长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等男女各10项。此外,还增设了长拳三项全能、南拳三项全能和太极拳两项全能等男女各3个全能项目;散打比赛只设男子项目,共10个级别。为提倡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还特别增加了50岁以上男、女太极拳24式比赛。
2000年10月31日 在越南河内举行亚洲武术联合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上,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志坚为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
2000年9月30日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尝试性地举办了中俄散打交流赛,以刘保杰、韦庭峰、王子岳和李铁峰组成的国家散打代表队,以3比1战胜了来访的俄罗斯散打队。
2000年9月 全国武术少林拳大赛在河南登封举行。
2000年9月7日至9日 在“华兴杯”2000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福州举行。来自全国31支代表队的19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2000年7月17日 在东京举行的第20次亚洲武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武联代主席李志坚当选亚武联代主席。
2000年7月15日 第二届中国功夫与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中国队取得胜利。
2000年7月3日 澳门武术总会第五届行政人员就职典礼在澳门万豪轩举行,五十多位新一届行政人员由冯志强会长带领进行了宣誓就职。
2000年6月20日 国际武术联合会第十二次执委会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武联医学委员会和《国际武联兴奋剂检查条例》。会议还决定从2001年第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起部分采用新的国际竞赛套路;从2003年第七届世锦赛起全部使用新的套路。
2000年6月20日 国际武术联合会第十二次执委会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当选为国际武联代主席。
1999年11月3日至7日 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香港九龙香港体育馆举行,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36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散手运动员120名)。中国队获得男子太极拳、女子太极拳、男子太极剑、男子南拳、女子南刀、女子剑术、男子刀术、女子刀术及散手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1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首。东道主香港队获女子南拳、女子太极剑、女子棍术、男子长拳、男子枪术、男子剑术共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二。越南队夺得女子南棍、女子棍术、女子长拳3枚金牌,列第三。
1998年12月 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中国武术健儿夺得金牌枚。
1998年11月16日 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大型武术歌舞晚会《武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
1998年10月15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十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1998年8月 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确定武术为第九届全运会项目,并在第八届全运会金牌总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金牌数。
1998年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成立局管课题《武术管理体制》研究小组。
1998年6月 召开了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授段仪式。
1998年5月28日-30日 首届“金圣杯”全球散打搏击拳王争霸赛在广东深圳举行。
1998年5月 全国武术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武术经济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组建武术集团公司的设想。成立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61人当选委员。
1997年12月30日 国家体委下发《中国武术段位制》。
1997年11月 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1997年10月 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运会所设28个比赛项目中,武术是唯一的非奥运项目,设金牌15块。
1997年7月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率武术代表团参加香港武术界庆回归大汇演。
1997年 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会会议在上海举行。
1997年 在日本举行以武术为主题的东北亚体育史学会第二届大会上,中国学者康戈武的论文获得大会唯一奖项“学会奖”。
1997年 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1997年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4月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上海体育学院为首家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5年 国际武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当选为国际武联主席。
1995年 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巴尔迪默摩举办,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运动员参赛。
1995年 中国武术协会新闻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95年3月 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名武术馆校评选活动的通知》。
1994年5月30日 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实际上在保留中国武术协会的名义下,增设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1994年12月 全国武术工作训练会议在天津举行。明确了武术的技术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和完善武术的竞赛办法,深入研究民间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制定了《武术裁判员管理办法》。
1994年10月 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在摩纳哥举行的正式接纳入会。
1994年8月 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北京国际武术太极拳邀请赛。
1994年 中国武术协会推出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和挑战赛系列赛事,开始武术散手商业性比赛的探索。
1994年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10月 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比赛项目除有套路外,散手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 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在河南温县举行。
1993年 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 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比赛项目有套路和散手,共设金牌7块。
1993年 国家体委群体司汇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和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召开了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增加武术试点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市郊一些中、小学中进行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案。
1992年12月 第二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四川江北县召开,会议代表400余人,会议总结了前10年的工作,提出了九十年代武术工作的方针、任务和长远目标。会议提出了对今后武术工作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表彰命名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首批全国“武术之乡”35个。
1992年 第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韩国举行,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
1992年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武术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1年 国家体委评定并命名了35个县、市(区)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1991年10月 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1991年10月13—16日 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武术套路和散手的比赛。
1991年3月 武汉体育学院成立体育系。
1991年2月 “汛华”散手擂台邀请赛在北京举行。